消费的有用性与无用性

今天在玩手游的时候,发现游戏里有一个新年活动很诱人,但是需要充值不少钱,这些钱够我买不少本书。我平时很喜欢买书,因为我在写作训练营的一篇作业里提到过——我是一个囤书症患者。

现在我开始犹豫了。我本来是有选择障碍的,如果今天不充值,明天活动就结束了,可能我要再等一年来参加这个活动。但是如果我充值的话,那么多钱换一个虚拟道具,真的值得么?我实在没办法决定,于是打开百度网页去搜索:花钱买书但是不看和花钱充值游戏哪个更划算一些?

这样的问题肯定不会得到针对性的答案,但是有很多的平台出现的答案却给我带来了一丝灵感。于是我今天多想了一层,就是理清消费观念中何为有用,何为无用。

买书看是不是有用的事情?太有用了。我在之前的一篇作业里也写过,读书是我们人类学习认知这个世界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有好多学习达人都曾说过:“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投资,是最廉价的高贵行为。”

那这么说来,我就不应该犹豫了。有那么多巨人在之前已经说过、做过的事情我就踩着他们的肩膀继续执行呗?坏就坏在了这个选择有个后缀——不看!

买了书,都是好书。但是不看!这就完了!给游戏充值我会犹豫或者心疼,因为我花了钱,但是看不到东西。书不一样,我花多少钱能看到多少书到我手。把纸质的新书捧在手里有一种实在感,这是钱的另一种体现。再想想未来它们被我大脑吸收之后化成的无穷知识,那就很满足了。所以我在买书的时候是抗拒不了那些书单的吸引力的,而且也很舍得。

那么充值手游就一定没有用么?未必!我玩游戏是为什么?为了玩的快乐,打发时间我可以玩单机,可以一分钱不花纯玩免费的。但是我为什么充值呢?因为我为了得到那些诱人的道具,因为想玩的更好,满足精神需求。那这样看来,钱也花的物有所值了,为什么我舍不得呢?因为钱买来的东西——不管是满足感还是虚拟的道具,我都没有实实在在地拿到手里。

所以我说有时候我是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存在感来判断消费观的。有用又实际存在的事物,我认为可以用金钱去交换,并且很舍得,因为值。那么同样有用但是虚拟存在的事物,我就要考虑一下才会出手购买了,这是因为它不值么?肯定也不是。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书是实在的,也让我看到了钱花在哪儿。但是它的用处是它无形的内涵,可以给我增长的认知和信息,而不是这本书本身。书本身就是订好的一叠纸,纸在纸厂里是成吨出售的,高级纸也值不了多少钱一吨,但是就那么几百页的小纸,印上字迹就值几十倍、几百倍的价钱为什么?因为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和它本身内涵的无形价值。

这样一解释之后,两者已经从一个客观存在,一个虚拟存在共通成为意识存在了。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唯心学说了。信息也好、知识也罢都是无形的,但是买书的目的是为了购买它们;游戏也好、道具也罢,消费的目的就是为了快乐的,那么它们的作用也是无形的。

我看了知乎上一个大V关于对游戏该不该充值的话题做出分析:

他说他本人决定一款游戏是否值得充值有三点:

第一,这款游戏的制作良心是否值得他充值。

第二,这款游戏的真实回报是否能高于他充值的成本。

第三,他的经济基础是否符合充值的条件。

展开来说,游戏和书籍一样,都是商家生产出来的产品。那么它们同样具有价值,我们消费它们就是认可它们的价值。为什么要分出有用和无用来呢?

再者,书的回报是提升的认知和行动有效地连接产生的结果给自身带来的收益;游戏的回报就是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和一些根据内容设计不同而带来的成就感。

第三,你有成千上万的钱,你花几百去买书或者玩游戏都是没有问题的。不是因为你有钱,而是因为你觉得值,并且对你的影响也不大。如果你觉得不值而只是因为有钱才去试错买一些无用书或者砸钱玩一些垃圾游戏,那我真得为你浪费的时间和金钱遗憾一下了。

当然这还没完。你只有几百,却花成千上万去买书或者玩游戏,那么和上述角度不同。这回就算你买的书都是对的、有用的,你玩的游戏都是开发智力、有益身心的,你感觉匹配么?

所以无用性是绝对的,有用性是相对的。这和运动与静止,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有点儿类似。如果一项花费就是无用的,你付出再少也是不值的。如果一项花费是有用的,那你的付出还得看符不符合你的条件。你是不顾一切地追求有用性消费而让自己生活比较难受,这种有用性是不是又变成了另一种无用性;还是很轻松地享受着有用性带来的快乐。

写了这么多,估计各位大脑里面已经被我绕成一团乱麻了。那么我和大家理一理,做个总结。

消费的有用性就是:符合自己的条件、身价、地位,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前提下能够带来收益的消费行为。比如:有成千上万财产买了几百元的好书,并且把它们当中的知识都吸收掉。或者是有成千上万财产充值几百元玩一款好游戏,不但激发你的创新灵感,还得到了娱乐方面的满足,甚至更多的收益,比如创业思路、合作伙伴、财富机遇等。

消费的无用性就是:不符合自己的条件、身价、地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前提下抓住的所谓正确的事物消费行为。比如:只有几百元,花成千上万去买书,虽然书是好书,但是不看。或者书干脆还不是好书,看也白看。或者是玩一款游戏,明明有几百,却充值上千去玩,可能得到了满足,但是影响了生活,或者说根本没有得到满足,还是感觉不够快乐。

另一种是符合自己条件的无用性消费。比如:虽然自己消费的起,在游戏里成为全服老大,花几十万、几百万就像几块钱一样,但是达到顶峰没有更高追求而使游戏失去了乐趣;或者买了一堆好书,也没有影响生活,但是都是用来装13的,根本没有读或者看了几篇相关的读书笔记就出去吹嘘的。

所以我们说消费的有用还是无用,最终结果要看它的付出和收获是否成正比,符合客观规律,产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正能量还是负能量)等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