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标准,判断自己是否有了“心理问题”

本篇文章的内容来自于《变态心理学-整合之道》第一章的内容要点。

我的心理咨询室  插图原创


人们口中常说的“心理问题/病”,实际上应该被称作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书中虽然没解释为什么这么叫,但我猜除了更符合现实情况外,还因为我们常常用“你脑子有病!心理有问题!”来骂人,所以“心理障碍”听起来显得就没那么“歧视”。一名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说“你有心理障碍”,听起来总比“你心理有问题/病”更易于让人接受。

扣这种小字眼儿真不是我磨叽,而是我们常常忘了这样普普通通的一个标签,或者一句话带给他人的影响。要知道,最终导致一个人变得“心理障碍”的,很可能正是这些言语上、行为上、环境上施加的种种影响。关于这方面,更全面的观点我在以后文章会写出来。

今天主要说下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了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或者说异常行为是指一种心理功能障碍(认知、情绪或行为机能的紊乱)

表现为三个方面:

1/内心痛苦

2/社会功能缺损

3/行为异常或反社会规范

内心痛苦大家都理解,只有产生痛苦,相关行为才能被判作异常。但我们不能仅凭这一点来判定心理障碍,因为痛苦是生活中必定会经历的部分,而且有的心理障碍如躁狂发作时会感到极度兴奋。还要参考其他表现。

社会功能障碍不是指一个人有“一点点内向、害羞”,而是这种状态达到的程度导致此人即使非常想交朋友、想工作,但还在极力避免的状态,这时,我们说他社会功能出现了缺损。

行为异常或违反社会规范这一条也很重要,但同样也不能单独使用,更不能滥用。有很多前卫的艺术家、思想家虽看起来“离经叛道”但却不能单以此条说他们有心理障碍。也不能因一个人持不同的“政见”而将他关进精神病。但若一个人的行为看起来“失控”,或者与文化习惯严重不符,就很有可能符合此条标准。例如,在葬礼上毫无原因的放声大笑,或者经常用暴力行为袭击他人等。

其实正常和异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以上三点我们都曾有过,只是程度不同。

所以目前心理学界常用的诊断方法是:考虑相应的症状表现能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某种心理障碍(例如重性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的“典型”描述。这种典型描述的方法,就是原型。

也即,一个人的症状(例如内心痛苦、做什么都没兴趣)越符合重性抑郁症患者的描述,就越会被诊断为重性抑郁症。

这么看来以上三条是很粗略的自检标准,但却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如果你感觉自己每一项都“很不好”,那就需要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在今后的文章中,我会详细列出各种常见心理障碍如焦虑障碍、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应自检方法。

完。

把每篇文章写成一次心理咨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1.咨询准备工作:应有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2.礼貌接待方式:使用礼貌语言,态...
    一定要站稳阅读 1,808评论 0 2
  • 秋风又起悲萧瑟, 纵使南国黄染少。 惆怅心中何处去, 满山野绿日光烈。
    寒山望阅读 484评论 0 2
  • 奥利弗又被送回了济贫院。在某一天的傍晚,他因为想再多喝点粥就被禁闭了,断定他以后会被绞死。第二天,他们就贴...
    清北y阅读 574评论 1 1
  • 本月开始用一个表格来做统计时间开销了,看表格,比逐项列出这些数字看起来高效很多。表格很有用,我现在背英语句子,就画...
    程序员在深圳阅读 672评论 5 9
  • 可是,我并不很确定到底什么才是正儿八经的文章。倒是记得之前写过两篇,写完以后头疼欲裂,这两篇姐姐说是写的好的。哦,...
    三更笙阅读 44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