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什么是AJAX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翻译成中文就是“异步Javascript和XML”。即使用Javascript 语言与服务器进行异步交互,传输的数据为XML(当然,传输的数据不只是XML)。
AJAJ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JSON
AJ
Android Java - > 返回的必须是Json/xml --> Android解析 -> 利用Java代码来解析Json
Web js - > 返回的json - 自动解析 eval("传入js脚本")
AJAX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当服务器响应时,不用刷新整个浏览器页面,而是可以局部刷新。这一特点给用户的感受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请求和响应过程。
与服务器异步交互;
浏览器页面局部刷新;
同步交互与异步交互
同步交互:客户端发出一个请求后,需要等待服务器响应结束后,才能发出第二个请求;
异步交互:客户端发出一个请求后,无需等待服务器响应结束,就可以发出第二个请求。
AJAX的优缺点
优点:
AJAX使用Javascript技术向服务器发送异步请求;
AJAX无须刷新整个页面;
因为服务器响应内容不再是整个页面,而是页面中的局部,所以AJAX性能高;
缺点:
AJAX并不适合所有场景,很多时候还是要使用同步交互;
AJAX虽然提高了用户体验,但无形中向服务器发送的请求次数增多了,导致服务器压力增大;
因为AJAX是在浏览器中使用Javascript技术完成的,所以还需要处理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AJAX核心(XMLHttpRequest)
其实AJAX就是在Javascript中多添加了一个对象:XMLHttpRequest对象。所有的异步交互都是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完成的。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学习一个Javascript的新对象即可。
注意,各个浏览器对XMLHttpRequest的支持也是不同的!
大多数浏览器都支持使用:var xmlHttp = new XMLHttpRequest()来创建对象;
但IE有所不同,IE5.5以及更早版本需要:var xmlHttp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来创建对象;
而IE6中需要:var xmlHttp = new ActiveXObject(“Msmxl2.XMLHTTP”)来创建对象;
为了处理浏览器兼容问题,给出下面方法来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createXMLHttpRequest() {
var xmlHttp;
// 适用于大多数浏览器,以及IE7和IE更高版本
try{
xmlHttp = new XMLHttpRequest();
} catch (e) {
// 适用于IE6
try {
xmlHttp = new ActiveXObject("Msxml2.XMLHTTP");
} catch (e) {
// 适用于IE5.5,以及IE更早版本
try{
xmlHttp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catch (e){}
}
}
return xmlHttp;
}
</script>
打开与服务器的连接(open方法)
当得到XMLHttpRequest对象后,就可以调用该对象的open()方法打开与服务器的连接了。open()方法的参数如下:
open(method, url, async):
method:请求方式,通常为GET或POST;
url:请求的服务器地址,例如:/ajaxdemo1/AServlet,若为GET请求,还可以在URL后追加参数;
async:这个参数可以不给,默认值为true,表示异步请求;
var xmlHttp = createXMLHttpRequest();
xmlHttp.open("GET", "/AServlet", true);
发送请求
当使用open打开连接后,就可以调用XMLHttpRequest对象的send()方法发送请求了。send()方法的参数为POST请求参数,即对应HTTP协议的请求体内容,若是GET请求,需要在URL后连接参数。
注意:若没有参数,需要给出null为参数!若不给出null为参数,可能会导致FireFox浏览器不能正常发送请求!
接收服务器响应
当请求发送出去后,服务器端Servlet就开始执行了,但服务器端的响应还没有接收到。接下来我们来接收服务器的响应。
服务器会返回三种数据:
字符串/xml/json
XMLHttpRequest对象有一个onreadystatechange事件,它会在XMLHttpRequest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被调用。下面介绍一下XMLHttpRequest对象的5种状态:
0:初始化未完成状态,只是创建了XMLHttpRequest对象,还未调用open()方法;
1:请求已开始,open()方法已调用,但还没调用send()方法;
2:请求发送完成状态,send()方法已调用;
3:开始读取服务器响应;
4:读取服务器响应结束。
onreadystatechange事件会在状态为1、2、3、4时引发。但通常我们只关心最后一种状态,即读取服务器响应结束时,客户端才会做出改变。我们可以通过XMLHttpRequest对象的readyState属性来得到XMLHttpRequest对象的状态。其实我们还要关心服务器响应的状态码是否为200,其服务器响应为404,或500,那么就表示请求失败了。我们可以通过XMLHttpRequest对象的status属性得到服务器的状态码。
最后,我们还需要获取到服务器响应的内容,可以通过XMLHttpRequest对象的responseText得到服务器响应内容。
btn.addMouseMotionListener(new MouserMotionListener(){
// 重写方法
});
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xmlHttp.readyState == 4 && xmlHttp.status == 200) {
alert(xmlHttp.responseText); responseXML
}
};
xmlhttp:
readyState : 状态 1234 4:响应结束
state : 状态码 200 404
responseText : 响应数据 json 字符串
responseXML : 响应数据是xml
onreadystatechange: 事件,在不同readyState 的时候会触发不同的方法
案例一:使用AJAX技术异步请求服务器 (GET请求)
步骤:
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
调用open()方法打开与服务器的连接;
调用send()方法发送请求;
为XMLHttpRequest对象指定onreadystatechange事件函数,这个函数会在XMLHttpRequest的1、2、3、4,四种状态时被调用;
XMLHttpRequest对象的5种状态:
0:初始化未完成状态,只是创建了XMLHttpRequest对象,还未调用open()方法;
1:请求已开始,open()方法已调用,但还没调用send()方法;
2:请求发送完成状态,send()方法已调用;
3:开始读取服务器响应;
4:读取服务器响应结束。
通常我们只关心4状态。
XMLHttpRequest对象的status属性表示服务器状态码,它只有在readyState为4时才能获取到。
XMLHttpRequest对象的responseText属性表示服务器响应内容,它只有在readyState为4时才能获取到!
案例二:使用AJAX技术异步请求服务器 (POST请求)
发送POST请求注意事项
POST请求必须设置ContentType请求头的值为application/x-www.form-encoded。
表单的enctype默认值就是为application/x-www.form-encoded!因为默认值就是这个,所以大家可能会忽略这个值!当设置了<form>的enctype="application/x-www.form-encoded"时,等同与设置了Cotnent-Type请求头。
但在使用AJAX发送请求时,就没有默认值了,这需要我们自己来设置请求头:
当没有设置Content-Type请求头为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时,Web容器会忽略请求体的内容。所以,在使用AJAX发送POST请求时,需要设置这一请求头,然后使用send()方法来设置请求体内容。
响应内容为xml数据
服务器端:
设置响应头:ContentType,其值为:text/xml;charset=utf-8
客户端:
var doc = xmlHttp.responseXML;//得到的是Document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