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家长都不会从自身去寻找问题,而是把问题塞在了孩子身上,以下几种情况是常常出现在家庭当中的:
1.我家的孩子总是哭闹,毫无原因的哭;
2.孩子在家总是很调皮,什么不该碰的,都要去碰一下;
3.每次在外面非要买玩具,不买就不回家;
4.孩子注意力总是不集中;
以上我盘点的几个问题,我想可能每个家庭都曾经或现在出现过,下面咱们来一一分析:
其实在说这几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反问家长几个问题:
01.孩子正在很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你是否打断了他/她?
我建议大家换位思考一下,比如你正在工作,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被别人打断,会是什么样的心情,生气?烦闷?那孩子也是一样的呀.
除了这些,还有更重要的利害关系在里面,在我们观察幼童的时候,发现我们每个人其实在幼童阶段的时候都拥有天才品质,比如;探索,好奇,观察,模仿,不计较。
我们在幼童的时候时候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可是作为家长角色的我们,在不经意间却破坏了这些品质,就好比孩子在研究一个拼装玩具的时候,家长通常用第一意识 :这个你怎么半天都没拼好呢,我来帮你。来打断孩子的独立思考,同时也打断了的专注力。
一般在这个情况下,孩子会用大叫或者生气来宣泄他/她的不满,然后把你拼好的东西拆开,重新来过,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找你解决,这个时候她/他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02.你可以买很多的衣服包包,买着各种不同色号的口红,孩子为什么不能有玩具?
很多时候,我们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孩子看到新鲜的玩具总想要买,但是家长会用一些主观思想:
家里的玩具已经够多了,不用在买了;
孩子不能惯着,不然以后要毫无止境的给她/买了;
孩子的玩具一定是玩不够的,因为他们总是在探索着不同的新鲜的事物,就像妈妈的口红买不停,爸爸的球赛看不完,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在家庭允许的情况下,孩子要买玩具,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真的有条件不允许的家庭,可以跟孩子首先说一下家庭状况,每个月规定可以有多少钱自己来支配。
我们做过一项调查,就在我们身边很真实的一个案例,有位朋友,她因为小的时候,家庭条件很差,姊妹很多,有时候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好了,直到出了社会工作之后,她第一个想法就是,拿到工资后,疯狂的去吃各种美食。
所以即使你现在控制住了,孩子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还回来。
03:你是否把你的思想强加给了孩子?
现在的很多家长,在跟孩子相处得时候,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了孩子,而不是去默默观察,总是给孩子传递一些不理想的命令的信号,让孩子根本就不想听
“你怎么总在玩水呢?别玩了,待会儿感冒了”
“怎么又爬到桌子上了。给我下来”
“不要把玩具都到出来,很难收拾的”
首先我请家长把这些信号收一收,因为这些不好的信号是孩子不想听见的,有的孩子可能会自动屏蔽掉这个信号,出现排斥,那这样沟通下去其实是很困难的,其次就是我们从幼童的世界去思考这些举动,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孩子的世界很纯粹,他们对于对错是非很懵懂。
在我们默默观察或思考的时候,孩子玩水会不会是因为我们大人在洗手的时候也在用水,她/他只是在模仿我们,这样想想也是非常有趣。
他们还总是做着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他们想出去玩的时候,会提前把你的鞋拿出来让你换鞋或者把婴儿车推上;会在饭撒到桌子上,立刻拿纸把桌子擦干净;在洗澡的时候拿毛巾自己给自己洗等等。
这些都是因为孩子具备了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经历,育儿也育己!!!
孩子是上天安排的礼物,孩子是一面可以看清我们的镜子!!!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啦,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随时扣我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