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家长以及育儿工作者已经意识到,玩耍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需求,是他们学习身边的世界同时不断自我构建的必备载体,许多人希望让自己的孩子“自由地玩耍”。
不过玩耍可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其内涵其实非常丰富。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谈一谈“游戏玩耍”这件事。
在我所在的“以玩为主”的幼儿园,中班、大班的孩子每天的自由玩耍时间加起来有三个小时左右,再加上户外活动一小时,一天的日程,将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孩子自主的。所以怎么对待孩子的“玩”,在我的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态度乃至技能。
记得我刚开始工作时,认为对于孩子的玩耍,只要大力支持就好。于是再混乱的场景,只要不发生肢体冲突,都可以被我接受。那时还天真地与领头老师讨论过“让孩子精力发泄完了他们不就安静下来了么?”,咱不能压抑孩子旺盛的精力啊~(后来发现没有孩子会因为玩累了而停下来,只会因为累到过度兴奋导致无法控制行为…)
后来慢慢通过学习有关玩耍方面的理论和自己的观察(以及对于混乱场面的接纳度越来越低^^b),了解到看起来都是在玩耍的行为,其表现形式、内在驱动、孩子当即的状态、行为产出之间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甚至“有些玩耍是需要被鼓励的,而有些玩耍则是需要成人以各种方式介入的”。
看似没区别的玩耍,都有些什么不同形式呢?
孩子们经过单独玩耍、并行但不互动玩耍阶段的发展(3岁到3岁半之前),到了大约中班年龄开始,就会开始越来越多的互动合作式的玩耍。这时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年龄的孩子都在一起玩些什么游戏,会发现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1. 声音很吵、动作很大的混乱玩耍/不可控状态(chaotic play)
在室内互相追逐、拿着玩具对打、明显兴奋过度无法停止的大笑,都是混乱玩耍状态的标志。
如果听到某个角落玩耍的几个孩子的声音越来越高亢越来越尖锐,同时还伴随着不断的哄笑,转头看看,小家伙们正拿着大象和恐龙互相戳来戳去,这就是多半要转混乱玩耍的状态了。再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嬉笑打闹的小朋友突然发现出现了一个不知道怎么协商的矛盾,这个矛盾将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导致他们争执甚至肢体冲突。
这个情景相信很多家长和育儿工作者都遇到过。我自己的感觉是,当无法与原本沟通良好的孩子继续联结,你对着他/她说话他/她的回应只是嬉笑和到处乱窜,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时这些小家伙的大脑已经处于非正常运转状态了~
而如果对周围干扰太大希望他们停下来而又没有有效的方法的话,成人最常采取的制止行为只能是——大吼!通过硬生生切断能量的流动,让他们紧张甚至害怕来“喊停”。
不过要说明的是,混乱玩耍并不体现在玩耍现场有多混乱。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我班上的孩子们有时候会把班里一大半的玩具都搬出来混合在一起玩一个游戏,刚看到时头都大一圈。但是如果他们正在玩一个有明确目的的游戏,硬着头皮也要让他们玩下去...(神奇的是,如果他们玩得尽兴,收拾起来也会很快^^)
2. 没有变化的简单重复游戏状态(Repetitive play)
这个状态比起混乱/失控玩耍状态,需要孩子具备良好的安全感和稳定的情绪状态——孩子时常处于行为失控状态也有可能是因为当下环境无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安全感的而产生的一种表现,无法情绪稳定地观察并学习周围的环境。所以简单重复游戏状态相对来说是水平更高一些的游戏状态。
而处在这种游戏状态的孩子,通常的表现是他们会一直模仿身边人群的行为,或者不断地玩同一个游戏。成人通过观察会发现这个游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变化,也没有更多的想法和创意。
其实模仿甚至包括制造混乱的玩耍,对于幼龄的孩子来说都是值得鼓励的进步,是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到了社交性游戏慢慢在同龄群体中出现的阶段,仅仅是模仿就无法让孩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状态很容易被成人忽略,谁会看不过安安静静自己玩得好好的孩子呢?不过出于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从关注发展的角度看,成人可做的事情其实还是挺多的。
3. 有产出的、高水平的游戏状态(High-level Play)
这个就是我最享受观看的游戏过程了~不论是孩子们在一起做饭办餐馆,还是用大积木搭一个结构复杂的建筑,又或者是两者结合在搭建好的“医院”里给小宝宝们看病…这些孩子都处在高度专注和想象力创意迸发的时刻,玩耍可以持续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会因为无聊而陷入混乱状态。
鼓励孩子玩耍的最终目的和意义,就是要让孩子在幼时经过混乱玩耍阶段和简单重复游戏阶段的练习,激发他们内在的探索动力,然后最终在他们的社交意图和能力开始快速发展的年龄,帮助他们进入互动合作的高水平游戏状态。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在经过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加工之后,通过游戏的方式实现了产出,这才是真正的儿童的学习过程。这是他们将世界纳入自我构建的方式,也是唯一的方式。
让我们来看看,在高水平游戏状态,孩子得到锻炼的能力有哪些?用最近班上持续了快一个星期的角色扮演游戏举个例子。
我班上的孩子最近听了一本有关潜水艇的书,于是喜欢上搭建潜水艇的游戏。为了模仿潜水艇的形状,他们需要先用大块积木搭建一个中空的空间,这个过程很有挑战,需要他们了解积木应该如何摆放才不会倒下来。搭好了之后更多的小朋友希望可以加入,经过一番协商之后,一开始搭建的小朋友团体表示同意,大家一起玩。
但是搭好的空间太小怎么办?一个小朋友想出了办法,不再用积木搭具体的潜水艇,而是想象他们已经在潜水艇里面,然后用十来把椅子摆出了大家在潜水艇中的空间。我帮助他们选择了几个角色,艇长,艇里的工作/服务人员,检修人员,还有乘客(没办法乘客一定要有的...)。
于是大家各自穿戴整齐,各司其职。只见艇长头戴帽子,手拿“望远镜”(纸筒)和地图;工作人员有人拿着锤子敲敲打打,有人开始“验票”;乘客有的带着手提包(工具箱代替),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拿着笔和纸(喜欢画画的小朋友把家伙都带上艇了)。
就这样玩了半个多小时,期间大家又在老师的帮助下轮换当艇长和其他工作人员。再过一会儿他们又开始在地上铺蓝色的布料当大海,还扔了好些个贝壳和海洋动物进入。
然后热爱提供食物的小朋友又开始给船上成员端茶送水,甚至提供“菜单”。最后我忍着笑提议他们不要再想象自己在潜水艇里了,还是游轮比较适合~
这一个将近一个小时的游戏,需要使用到的能力有空间概念、工程搭建能力、符号概念(任何需要假装使用的东西)、思考能力、沟通协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还要多。
一般这样的游戏会出现一个领头的小朋友,他/她具有统协全局的意愿和能力,这种领导力与天生的气质特征有关,也与后天家长的养育有关。在这个领头小朋友的带领下,大家可以一起将一个游戏越玩内容越丰富。
基本上一个高水平的角色扮演游戏需要用到一个孩子这些年来学到的所有技能,或者可以说,一个孩子直到高水平游戏能力出现之前的所有游戏形式都是在为高水平游戏所需要的能力打基础。
为了帮助孩子发展游戏的能力,成人可以做什么?
高水平的游戏多半是社交类游戏,所以幼儿园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成长环境,这个主要是专业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这里无法详细介绍幼儿园老师需要掌握的帮助孩子提高游戏状态的能力,因为展开讲就是一本书^^b不过对于一般养育者来说有用的原则性的方法还是可以说一说的。
首先不要阻碍孩子天然具备的游戏能力的发展
这个我们很多的父母都已经有了共识,“爱与自由”中的自由说的就是这一点。在成人可接受的范围内,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周围的环境,给他们足够多的感官和生活体验,让他们用身体和心灵去感受世界。
当孩子的各种体验积累多了,内在各种潜在的动力和能量就会被激发出来,孩子就会进入认知能力发展的上升螺旋,同时带动语言能力、社交情感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发展。
我对女儿莎莎的养育,特别是在认知方面,没怎么关注过帮助其提升的具体方法(除了管教方面),总体就是上述的一个态度。另外我很注重为莎莎提供的成长环境,例如购买适当年龄的玩具和绘本,设计对她的房间的布局,以及提供家庭之外环境的足够的体验。这就是我的大部分早教概念,适合像我这样不是那么勤奋的妈妈^^
女儿成长到现在,没有她没想法不知道玩什么的时候,学校里的老师也惊叹她源源不断的创造力,经常与我提起。对我来说,我觉得这就差不多了,家长不累不焦虑,孩子也没压力。
其次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游戏状态
成人了解了游戏不同状态的概念之后,就可以更加有意识地观察并理解孩子的玩耍。将孩子的游戏从混乱或者重复状态提升到高水平高产出的状态,成人能即学即用的方法还是很多的。
如果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孩子的玩耍多为混乱玩耍状态,可以考虑一下孩子的玩具是不是跟得上其发展阶段,玩具的种类是不是足够多样化,玩具是否太多太混乱没有很好的分类等等。虽然混乱玩耍状态的原因不仅仅是对玩具的需求不足,但成人对于玩具的关注可以帮助很一大部分的孩子迅速提升游戏状态。
例如在我的班上,如果一段时间孩子频频在游戏时出现行为问题,很多时候和其他班级互换一下玩具就能解决。或者成人提个适合孩子当下状态的游戏的建议,有时就能在其不知觉的情况下迅速改变其游戏状态。
另外有时候孩子疯玩,不是游戏太少,反而是不知道如何对众多游戏做选择,那么成人可以帮助他们建立选择游戏的流程。而孩子如果执意要保持混乱的玩耍状态,有时候是过于兴奋停不下来,特别是人多的时候。成人需要的话可以尝试这样对他们说“你们玩耍的声音太大/到处乱跑等等,干扰到了别人,请你们现在选择一个游戏,或者我会帮你们选择一个安静的游戏”。
随着成人对于孩子游戏的观察能力和经验逐步提升,会很容易就能发现游戏正在由有序向混乱的信号,在孩子还没有兴奋过度之前先预防处理,是最好的干预方式。
虽然孩子疯玩的背后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例如有情绪,或者感觉成人关注度不够之类,可能需要成人事后再继续与其沟通了解。但在混乱玩耍状态的当下,特别是干扰到别人的时候,用上述做法可以避免成人放任混乱失控的玩耍状态不管,最后却忍无可忍,要用“河东狮吼”才能中止孩子的过度兴奋乃至失控。
最后对于孩子在游戏状态方面的进步及时表示肯定
与上面的情况类似,关注孩子的游戏,就能有效引导游戏形态的走向,也能对孩子在游戏水平方面的进步即使给予肯定。正向积极的反馈是对行为最有效的引导方式之一,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提升简单重复的游戏形式。
观察孩子高水平的游戏是一种享受。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地通过游戏体现其内在精神。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这样的游戏能力,每个孩子也都应该拥有这样的游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