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菜菜的公号,分享的是醋焖肉的做法。文中有提到叶广芩的《豆汁记》,出于对美食的喜欢,第一时间搜索并加入书架。
文中的莫姜相貌平静像寒玉,神色清朗如秋水,有着不温不火的心劲儿。她走路快而轻,低着头目不斜视,无论高兴与否嘴角永远微微向上挑着。听说这叫“喜性”,是做人的一种很重要的功夫,无论内心想什么,外表永远是雷打不动的愉快。
每晚睡觉前她会将衣裳叠齐整了搁在椅子上,一双鞋也摆齐了放在床沿下,躺下睡觉不翻身,不打呼噜,不咬牙放屁说梦话,静得像只兔。
和人相处她很注意礼节,老爷给她工资,她诚惶诚恐地接了,然后请双安,以示谢意。即使冻得发抖,她也会克制着哆嗦,努力地使自己显得舒展。
说话时,哪怕是小自己几十岁的孩子,她也从来都是“您”、“您”的,好像从来不会用“你”,对于收留她的老爷、太太,她用的词是“怹”。而我,也是今天才知道原来“怹”是“他”的尊称,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人会用这个词了,这个词大概也快从字典上消失了。每次说完话她都是向后退两步再转身,从来不会直接调过大屁股对人。
种种细节都透漏着她的良好教养,而我也对这样一个女人无比着迷,很好奇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有过怎样的过往,脸上的刀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而她除了注重生活中的细节,还会做各种各样的精致美食,比如核桃粘、红枣蜂糕、酪干,会捏各种各样精巧美丽的小点心:洁白如雪的兔子、刺猬、鸭子、乌龟,里面包着豆沙或者枣泥的馅。除此之外,她还会做醋焖肉、樱桃肉、核桃酪、鸽肉包、奶酥饽饽、炸三角,会做上桌后仍会眨眼的熟鱼活吃……
她的厨艺精湛,让我对她更加好奇?她究竟有着怎样的出身,她为何会变得如此落魄,那娴熟的厨艺又是如何习得?
直到有一天,一老一少两个男子来找一个姓谭的女人,一切答案才缓缓揭开。
莫姜,谭莫姜,他他拉·莫姜,镶蓝旗,河北易州常各庄人,十一岁被选入宫,充任寿康宫宫女。寿康宫是同治妃瑜妃住处,宣统即位,尊瑜妃为敬懿太妃。莫姜在寿康宫是专职打点太妃用膳的,对于宫廷菜熟稔而有研究。
刘成贵,莫姜的丈夫,宫中的厨子,一度被借到寿康宫厨房帮忙。老太妃赞赏小厨子的手艺,特赏银子三十两,白玉扳指儿一个。当得知小厨子还没有成家,尚且单身一人时,老太妃顺便就将旁边伺候吃饭的莫姜许给了厨子。可是老太妃老眼昏花,也没问双方年纪,就这么金口玉言,把事情定了,言明莫姜出宫时成亲。
不到二十岁的刘成贵,太妃指婚给她的是一个并不漂亮的已经二十八岁的老宫女,他的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可是金口玉言他无能为力,只能接受。
而莫姜,终于太妃指婚,后半辈子有了依靠,可是,这个人虽然和他一样精通厨艺,却终究不是一路人。于是多年之后他们终究各奔东西。
他奔了前程,同时奔向他喜欢的卫玉凤,虽然最后他的身边只剩她的儿子。
而她,年老的妇人,还好最近遇到了叶四爷,以及那碗救济的豆汁。是他们让她从此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也可以凭着自己的手艺得以不愁温饱。只是每次拿起那个碧绿的翡翠扁方,她都会想起曾经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虽然早已物是人非。
本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直到老去的那一天。可是他来了,带着他的情人的儿子来了。别人劝她不要去理不要去管,可是她做不到那么无情。
就像她说的,过日子,能说谁养活谁呀?于是她典卖了那个曾经让她为之毁容的扁方,让他们爷俩终于有了落脚地。而他,那个曾经御厨的掌勺人,而今只能去粉坊帮忙。不知是出于何种情感,他经常来叶四爷家看她,虽然如今他们每天都会同回一个家。可他还是会来,也不会空着手,总会带些麻豆腐或者豆汁。有时也会和主人聊聊,但聊的最多的还是吃,从满汉全席134道热菜、48道冷荤,聊到慈禧太后的去世。其实就像他说的:器具质而洁,瓦瓮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逾珍馐。布衣暖,菜根香,恬淡平静的百姓日子是最弥足珍贵,最舒服养人的。
本以为这样的岁月静好可能就是一辈子了,可是三年“自然灾害”来了。不仅粮食日趋紧张,就连副食也开始计划供应。这个人人缺吃的日子里,他依旧会带给他们豆汁作为生活的补充。那些随时供应的豆汁,帮助四爷这一家人熬过那艰难的岁月。
有时候真的说不清到底是叶家的豆汁救了莫姜,还是刘成贵的豆汁救了这一家子。
终于熬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却换来了那个养不熟的白眼狼。他不仅造叶家的反,还造那两个养大他的人的反,最终他们选择了双双赴死,他们的死也为一切画上了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