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记录

刚在看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里面说在他20岁的时候读到李敖的一本书,关于写每日"事件日志"除了自己经历的事件之外一概不记,而且尽量不记感想,不记感受,只记录事件本身。

之前一直抵触这周做法,觉得是流水账,没有感想没有反思的日志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就是这种形式作者一直坚持着,并形容受益无穷,并且每天所花时间也就10分钟,并在厕所挂了个记事本,每天晚上上厕所前做睡前记录,发现每年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多了起来。实际了几年后又进行了更新,由原来的基于结果记录,更新为基于过程记录,过程加时间,从而增加了对时间的感应能力及对事件的把控能力

可能自己也该学学这种模式,第一,只记录时间本身也算一种自我觉察。第二,不用写对事件的感想反思从而降低了书写日记的难度,应该更易坚持养成习惯。

虽然现在比之前养成的习惯好多了,但有时对时间的把控对目标的把控还不够,需要有意识的去观察他带动他忘好的地方发展

今日事件:1、5点起床,穿衣服喝水上厕所热身5点35开跑,跑步10km,跑后拉伸回家7点。回到家发朋友圈看新闻有玩了一小时8点才考试做饭,中间那一个小时就属于无效时间

吃完饭收拾房间拖地给浇水,看书玩手机

12点下楼买中午做饭的配料开始做饭,第一次做了红烧排骨很成功,吃完饭2点,做阳台上玩手机,又上床睡了一个半小时,处理工作适宜然后看书下楼接水洗衣服做完饭给家人视频学了20分钟英语还做了30分钟上肢哑铃课程

今天看书200页,有写日记,对今天的日常休息还比较满意,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看新闻看淘宝偶尔跑神,对目标细分还不是很具体,比如学英语每天的目标是什么?背一篇文章记几个单词?看书计划多久看完?每天需要看多少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