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的,家族群里就开始商讨家族清明挂扫的日子了,时间最终定在了正清明那天,我们三姊妹决定都回去。为了不耽误事,我们早早的便出发了,到老家时间刚刚好,大家搞清楚正准备出发。
看天气预报说九点钟有雨,可直到我们祭扫完回家的路上才下起雨来,大家都说这是祖先的庇佑,觉得还真是有些邪乎呢。每年清明,家族的风俗是每户出几十元份子钱,由家族里的兄弟们轮流做东,负责采买所有祭扫用品以及供应所有人的三餐饮食,而我们整个家族大大小小加起来最低都有七八桌,每年除去在外没回的最低都还会有五大桌,每桌菜大鱼大肉不低于十个碗,加上酒水饮料,这一日三餐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对于条件不太好的兄弟们来说会是一个不少的压力,可这么多年下来,从没有哪个兄弟有过怨言,都高高兴兴的操办着。
特别喜欢家里的这种氛围,觉得家族里大家的相亲相爱特别温馨。家里的嫂嫂弟媳们都特别能干,做事麻利,去山上的一会儿功夫就能扯上大把竹笋回家,感觉只要她们一出去必定是收获满满。令我对她们的能力羡慕不已,我每次跟着她们一起去山上扯笋子、蕨菜,却总是收获甚微,到最后,都是她们把自已的劳动成果分享给我。
这次回老家,不知道为什么,感触特深,我记得当年我离开老家时曾想过这辈子再也不会再回来的。人都会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成长,那些儿时的记忆总会时不时跳出来,有些美好,也有些酸楚。不记得那一年是因为什么事一个人回了趟老家,那时交通还不太发达,一天来回只有一趟车,所以当天去不能当天返回。我只能在二伯父家里住下,和小堂妹挤一张床,准备搭第二天的早班车回家。第二天天还没亮,小伯母借口大声叫着小堂妹,其实我明白,她是想叫醒我,怕我赶不上班车又得在她家多呆一天,那时小小的心灵是有很深的失落感的。觉得小伯母有点赶自己走的意思。
可现在想来,小伯母当时有五个小孩,加上她们俩口一家共有七口人,生活是捉襟见肘,她有些自私的心里也是情有可原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下,为维护自已那点微微小利而变得自私尖巧,都是被形势所逼。现在,堂兄堂姐妹们都各自成家,生活也都过得挺好。两个堂兄都建起了崭新的楼房,小堂兄一家常年在外,小伯母和小伯父就住在小堂兄家的大院子里安享晚年。小伯母见我回来格外热情,而我也觉得小伯母显得格外亲切。
中饭时小伯母和我坐一桌,坐在旁边的小伯母还不时和我说着从前的往事,饭后小伯母硬是拉着我到地里摘了一地的嫩碗豆给我。晚上晚饭时,坐一桌喝酒的二堂哥把我叫过去,问候了父亲的身体情况,想着难得和长辈兄长们相聚一堂,我逐一以茶代酒敬了伯伯、伯母们和堂兄、兄嫂们。这一切的温馨感染着我,饭后,我挽着小伯母的手走在干净的水泥道上,一路说笑着,那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感恩这个美好的时代,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不仅让我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还让所有的人情关系变得分外融洽,大家不分彼此,和和睦睦、开开心心、就如这雨后的山林般,清爽明静。愿家人们都健康快乐!永远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