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我们为何会愤怒?

【本文首发于三点一弯钩】

01

朋友燕子的茶社里,有一个姑娘,姓李。

平日里见得性情温和,举止得体,待人接物都挺有分寸感。

就是这位李姑娘,当着众人的面,给了自己孩子一巴掌。

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李姑娘为我们泡茶,孩子呆着无聊,要她带着上外头玩儿去。李姑娘试着讲理、安抚、许诺……可孩子越闹越凶,她终于忍无可忍,一巴掌抽在孩子脸上。

待事情过去,李姑娘看起来心生悔意,向我们感叹,孩子这么不听话,怎么办才好

想起有个朋友,聪慧过人,事业有成。好像没什么事情能难倒她,自从当了妈妈,她的皱纹明显增多了。

她抱怨,孩子总是莫名其妙。比如家里来了客人,自己正在跟客人聊天。孩子却偏偏在这时候突发奇想,非要自己不可,怎么哄都不行。最后怒不可遏,轻则喝斥,重则动手。

她问,怎么才能让孩子听话呢

似乎大多数做父母的,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

似乎父母在经历类似情境的时候,都只想让孩子听话。

似乎只要让孩子听话,一切就圆满了。

02

在我看来,问题问错了方向。

好像只要生活中出现了问题,我们很自然的就会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我们总是认为,是对方让我们陷入了情绪的泥塘。抱持这样的思维方式,当然也就倾向于从别人身上找解决方案。

在《社会动物》里,Eliot Aronson把这种状态称为归因偏差

其中一种是,我们倾向于将对方的行为归因于性格和内心,而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环境。这叫行动者-观察者偏差

对人而言,最大的环境,就是他人。“怎样才能让孩子听话呢”显然是归因偏差的产物。

要克服这种偏差,首先需要问对的问题,把问题转向自身。

比较靠谱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孩子这种表现,我们会愤怒呢?

从根源上看,这跟人的生存有关。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里,安全是低层次的需求。最安全的环境,当然是一切尽在掌握的环境。

一旦事情不受自己的控制,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时,便会激活人的警觉机制。如果只是一把椅子挡住了去路,我们挪开就行了。但如果这椅子是另一个人搬到这里,而你又认为他是故意的,你还能淡定下去吗?

愤怒是很自然的反应。可为何是愤怒而非其他情绪,比如悲伤呢?

03

这就需要我们对情绪的作用有一点了解。

简单的说,情绪是行动最直接的动力。当我们看到蛇,恐惧为我们提供了逃跑的动力。闻到美食味道,愉悦为我们提供了奔向它的动力……

愤怒提供哪种动力呢?

当愤怒时,我们血液沸腾,拳头紧握,心里涌出一种力量感。在玄幻小说里,有一种角色叫做“狂战士”,他愤怒起来战斗力爆棚,可以疯狂战斗到死。

愤怒给我们对抗的力量。

让我们反过来想想,在这些场景下,为何需要愤怒给我们力量呢?

我们需要什么,恰恰说明我们匮乏什么。也就是意味着,在这些场景下,我们是没有力量的。甚至是软弱的。

一个人在自信状态下不会感觉软弱的,自信即相信自己有实现目标的能力。一个自信的人很少会愤怒,因为他知道,自己能够应付所面临的困境。

在武侠电影里,我们何曾见过真正的大侠大发雷霆,只有小喽啰,才会带着一股怒气,大嚷大叫。他们希望借由愤怒吼叫来增强力量,唬住别人。

说白了,愤怒即无能。

04

李姑娘如果想脱离这轮回,要怎么办才好。

首先,要以淡定地态度对他愤怒。既不能不当回事,也不要过度愧疚。要明白,这只是自己没有经验、能力不足的表现。李姑娘在愤怒之后,又对自己的愤怒产生了愧疚和不安,这是对自己的二次伤害。正确看待它,不夸张不强化,不否定不纵容,如实接纳。

其次,学会与愤怒相处。愤怒的情绪爆发之后,很容易会被愤怒控制,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但一味地压制,又会让愤怒在心中积累,难免不会有崩盘的一天。

最好的情绪管理方法,就是与情绪相处。在愤怒来的时候,有意识地去看着它,感受它,与它呆一会。

这样做两个好处。第一个是让理智跟上。由于情绪在脑中传播速度比理智快,等待几十秒种之后,理智便会到来。理智的到来,可以大大削弱愤怒的驱动力。第二个好处是,可以让愤怒自然消散。只要如实关照,不让思维介入,愤怒的控制力便没有发力的支点,它很快消散了。就像夏季的雨,来得快,去的也快。

第三点,要在具体的场景中不断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育儿有很多方法,但没有唯一的方法。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探索。

李姑娘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陷入同样的困境,就是因为自己从未提前思考,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去做。只是等待事情发生时,寄希望于临场发挥。

你会在没有任何准备和训练的情况下,就去战斗吗?你会在打了败仗之后,还会用曾经失败的方式再去战斗吗?

相同的方法只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经验会教会我们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05

最后,给出萨提亚的一首小诗与大家共勉。

第一章

我走上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掉了进去。我迷失了……我绝望了。这不是我的错,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第二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假装没看到,还是掉了进去。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但这不是我的错。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第三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看到它在那儿,但还是掉了进去……这是一种习气。我的眼睛张开着,我知道我在那儿。这是我的错。我立刻爬了出来。

第四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绕道而行。

第五章

我走上另一条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直要写一篇关于“简”的文字. 那时她很小牵着妹妹的手到巷口来接我,那是我20多岁,时光过得勤快,现在我已经试过了...
    索亚之声阅读 585评论 0 0
  • 其实自己过的并不好,只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过的不好。 发朋友圈也从不发自己生活相关,只发工作相关,是怕别人看懂。 ...
    器咯咙咚呛阅读 1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