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想写写这个话题,前有清华教授被骗1700万,后有身边学校同学被骗,究竟是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防诈骗指南与宣导,还是会有人上当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件事,就是诈骗是如何在市场中流通的。
骗局有很多种,有骗感情的,有骗钱的,也有利用感情骗钱的。如果我们变换一个角度,从骗子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假如我是一个骗子,我首要骗取的一定是财物,这就会构成了所有骗局的核心特征----推动金钱的流动。骗子所有的假动作、套路,结果导向都是想要促成资金流向他方。一般来说,诈骗一般会分为两步,一个是诈,是伪装,是获取信任,是输入环境条件,一个是骗,是动作,指向的是金钱的输出,他们会为金钱的内核驱动披上各式各样的外衣,甚至包装得像你身边的环境色一样,让你无法分辨,悄无声息的融入了其中,而这个包装的过程,其实就是诈的过程,获取信任状之后,再寻找资金输出理由,就是骗的动作了。
在众多流通的骗局中,有一些是骗子的老套路,就像是从古传至今的老药方一样,永远换汤不换药。我们来讲讲常见的两种:“金字塔骗局”和“倒金字塔骗局”。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日常看到的网络诈骗案,我们需要先理解“倒金字塔骗局”,倒金字塔骗局其实更多的是利用概率在设局,最经典的其实是赌马骗局,赌马市场每次有两匹马比赛。一输一赢,胜负各半。即使一个豪不懂马的人去猜也有五成的胜算。设局人收集一万名赌马者的地址,在比赛前给这些人预报结果。第一次给五千人发信(当时只有邮件),A马胜,给另五千人发信,B马胜。假设比赛后A马获胜。第二次再把接到A马获胜的五千人分成两拨。给两千五百人发信预测C马胜,给另两千五百人预测D马胜。假如这次D马获胜。这两千五百人收到预测D马获胜的人就会惊讶的发现有人准确的预测了两次结果。或许两次还不够震惊。那再来第三次。给1250人预测E马胜,另1250人预测F马胜。当结果出来时,必有1250人发现有人完美预测了3次结果。
继续推下去。625人会接到四次完美的预测。
312人会接到五次
156人会接到六次
78人会接到七次
39人会接到八次
我们的网络诈骗也是如此,一定数量的人接受到信息,某个概率的人会相信第一步为真,继而更小概率的人会相信第二步为真,整个骗局就像是一个倒金字塔一样,逐步筛选出最终上当的用户。而对于骗子来说,只需要买到用户信息,计算上当概率所骗回来的收益覆盖人员和通讯支出,然后不断完善诈骗细节和方法罢了。所以你去怀疑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就像是怀疑366个人中为什么一定会有两个人生日相同一样,他们赚的其实是概率的钱罢了,提高了警惕和宣导,其实只是降低了他们的概率,他们只会换一个地方或者换一种形式继续罢了。
除了概率诈骗之外,还有一种 金字塔骗局(Pyramid scheme),也就是庞氏骗局,也被称为层压式推销或者层压式传销,其运作规则是用后一批投资者存入的资金,支付给前一批投资者作为投资的利润, 以此循环往复。你会发现,整个受骗的人群构成了一个类金字塔模型,包括前年的e租宝、近期的微商集团诈骗,还有类似于分销机制健全的保健品集团。其实质都是这种模式,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公司”必须不断提高利润水平。当参加者人数达到饱和点,不再增加时,整个“计划”就土崩瓦解了。
那么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防骗指南,依然还是会有人上当,甚至是高学历的人群上当呢?这里有一个很好玩的逻辑,就是逆境即条件,条件即逆境。就像是你是个高学历,也许你的识别能力会更强,但是你的某项弱点肯定也会随之比较突出,比如警惕性。至于为什么宣导的作用没那么明显,那是因为从宣导到接受再到改变其实是三个步骤。我们所看到的宣导,最多只能是看见,有少量可以让广大同学们所接受,只有一小部分会因此而改变,对此,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可能是做游戏,像现金流游戏一样角色扮演,从骗子的角度理解他们做了哪些动作,这些动作背后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制衡。
学会用骗子的角度去思考诈骗,了解他们的动机与想法,也许对于防范诈骗更有效。
---------------分割线-------------------
三张图。
1.如何让公交站坐更多的人。
每天一张图,三天三张图。其实从开始阅读,写小分析的初衷也是为了开脑洞,带来一些在常规之外的想象力。这个公交站就是这样一个突破常规的注意力场景,只要他与我们大脑里形成的环境印象是不同的,就会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公交站横向的面积是固定的,因为人行道也就那么宽,但是纵向的空间却是可以想象的,只要有坐着休息的需求,就可以从不同方向寻找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如果打破成本的限制,我们还可以在地下挖掘空间。
2.小便池中的掌控隐喻。
这是个关于汽车操控性的广告,其实这也是一个互动性的广告,小便池的刻度就像是篮球架一般诱导着人们尝试不同的刻度区域,而一抬头则发现两者隐喻的重叠,一个是掌控感,一个是操纵感,人们往往喜欢可控的局面,而通过隐喻来佐证人们喜欢操控,进而提出自己品牌的汽车是具有操控感的获取好感。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启发,就是广告的另一种思路,就是从本义到引申义再到本义的聚类过程。为了突出汽车的操纵性好,进而引申到人们喜欢掌控可控的局面,还原到小便池的尺度的掌控本义,通过引申义建立两者的联系,让人遐想连篇,会心一笑。
3.既是整体也是个体的广告牌。
三个广告牌连城一片,中间的空档变成了空隙,而三者的有机组合为空隙带来了想象空间。这也是在暗示着户外广告投放者,如果觉得一块广告屏不够空间,那么连续用几块吧,注意力才是让用户看到你的第一步。我们在这个广告中,应该获得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处理,如果你愿意用整体的思维去理解这三块广告屏,你会发现,作者只是将空隙不齐,把整体当做了一个幕布画出作品然后去掉中间的缝隙而已,换而言之,天上和地下,横向和纵向,一个墙角的两面,一个商店的不同橱窗,公交车上的不同车窗,都是画幅的一部分而已。在没有万事万物之前,天空也是一整块广告屏,而各类产品的出现也只是将他划成了个体,一旦还原,它依然是一块巨大的幕布。
换了三个地方写还是被蚊子咬了十多个包,我只能假装自己变胖了,大家晚安。
2017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