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年,28岁的梭罗拿着一柄借来的斧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自己动手建起了一座木屋。他没有想到,这个举动将会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著名事件。
在湖畔,他自耕自食,生活了两年有余,《瓦尔登湖》即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亨利•戴维•梭罗,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十六岁即进入哈佛大学就学,提倡朴素、真实、清醒、自然的生活方式,爱默生称他为自然之子。
在天地之中,湖水之畔,梭罗探索自然,审视内心,他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思考着,孤独但不孤单。
“就在那淅沥的雨滴中,在木屋周边所有的声响和景物的陪伴下,一种无穷无尽而又难以言喻的友爱在我心里油然而生,又像空气般紧紧将我包围,于是想象中与人为邻的好处统统变得微不足道,我自此再也没有过那样的念头。”
整个大自然都是他的伴侣,他一笔一笔细细描摹,天空的变幻、湖水的细波、柏树的苍翠、松鼠的活泼……
《瓦尔登湖》是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它寂静、安然。只有当你的心静下来,你才会思考一些什么,只有当你思考的时候,才能够跟这位梭罗先生一起思考,思考自己,思考生活更高的原则。
我们的生活距离自然越来越远了,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高楼大厦钢筋铁泥,我们的耳朵听到的是机器的嘈杂轰鸣,我们呼吸着的是混合了工业、交通废气的空气。
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模糊了,谁会细致入微的观察自然呢?谁能说得出身边每一种植物的名称呢?我们好像患了近视,看不清世界,也常常忘记审视自己的心灵。
世界那么复杂,邻居个个比你精细,锱铢必较,分秒必争;一出门,天罗地网的招牌、资讯、噪音、废气就把我们鞭笞成一只无助的陀螺,何时,我们才能面对自己呢?
在万籁俱寂的时候,打开这本书,就像有一个朋友,浑然忘机地与你看山看水,看四季轮转,看万物灵动,这,是我们对心灵的一种温柔。
“人性最美好的品质就像水果表皮的白霜,只有通过最谨慎的处理才能得到保留,然而我们无论对待自己,还是对待他人,都不曾如此温柔。”
在梭罗看来,我们的人生被许多无足轻重的事情耗费了,“绝大多数人,仅仅由于无知和失误,在生活中疲于应付各种自找的烦恼和多余的劳役,乃至没有余力去采摘那些更美好的人生果实。”
生活中好像有一根神经质的秒针,不留情面地追逐着我们,使我们无暇他顾;我们的大脑被各种拥挤的信息轰炸着诱惑着消耗着,情绪被环境推动着裹挟着焦虑着躁动着。
但是我们在焦虑烦恼什么呢?食物、居所、衣物,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与千百前并无二致。“时代的进步几乎没有影响到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人的需求很简单,复杂的是人的欲望。
“绝大多数人似乎从来没想过房子到底是什么,只是看到邻居有房子,便想着自己也必须有一座,于是落得终生穷困,而这其实是毫无必要的。”
“我们总是想要学会如何得到更多的东西,但有时候应该学学如何满足于更少的东西吧?” 物质生活的丰富,刺激着欲望不断增长,这些物质和欲望,哪些能够修复我们的生命,哪些是在消耗我们的生命?
“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在拼命从外界汲取的时候,我们给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生命留了多少空间?
贯穿《瓦尔登湖》全书的,除了自然,还有梭罗强烈的自我意识。“没有那种思考或做事的方式,无论它是多么古老,值得我们盲目去跟从。”
“人们赞美而认为成功的生活,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为什么我们要夸耀这一种而贬低别一种生活呢?”
“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数以百万计,但百万人中只有一个清醒得足以从事脑力劳动,而清醒得足以过上诗意或者神圣生活的人,一亿人中才有一个。唯有清醒才是真正地活着。”
余光中先生曾说,“不能思想、不肯思想、不敢思想,正是我们文化的病根。” 我们习惯于接受二手思想,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随波逐流。
梭罗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清醒地活着,追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我盼望每个人都能非常清醒地去发现和追求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他的父母或者邻居。”
在远离喧嚣的湖畔,梭罗观察、阅读、思考,关于人生、理想、信念,“通过思考,我们也许可以理智地超越自己。只要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对于人世间种种行为及其后果,我们都能淡然处之;所有事情,无论是好是坏,就像河流般从我们身边流过。”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回归田园,是一种归隐。而梭罗在湖畔的独居,不是隐士生涯,是一种探索和体验。他通过亲身的实践向读者证明,不需要多少钱,不需要豪华的居所、昂贵的衣服、丰富的食物,也能够快乐地活着。
歌德说:“在这个躁动的时代,能够躲进静谧的激情深处的人确实是幸福的。”
梭罗正是躲进这种静谧的激情之中,他的独居不是避世,而是怀着对生活的无限热情,“我想要站在永恒之过去和永恒之未来的交会点,也就是纯粹的此刻,我想要活在当下。”
体验过这一种生活,他离开森林的时候,认为自己从这个实验中得到的是,“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想望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他将要越过一条看不见的界线,他将要把一些事物抛在后面;新的,更广大的、更自由的规律将要开始围绕着他,并且在他的内心里建立起来;或旧有的规律将要扩大,并在更自由的意义里得到有利于他的新解释,他将要拿到许可证,生活在事物的更高级的秩序中。”
“从长远来看,人们真正想做的事情,终归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尽管可能立刻遭受失败,他们的目标最好还是定得比较高尚。”《瓦尔登湖》即是寂静地思考,也是热情的啼唤,唤醒我们的思想,提醒我们睁开眼睛。
“我在日常生活里的真正收获是不可触摸,难以形容的,就像早晨和黄昏的霞光。我抓住的是些许星尘,是彩虹的碎片。”
唯你的视线无限,能超越地平线的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