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小说戏曲成为了其文艺的代表,它所描绘的是世俗人情,这些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却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图画。从嘉靖到乾隆,无论在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社会政治思想上,都是波澜起伏,流派众多,一环接一环地在发展,变迁或萎缩。在明朝虽然还谈不上个性解放但在这些世俗小说中已可窥见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在市民文艺方面形成了以小说,木刻为代表的日常世俗的现实主义。而以小说,戏曲,版画为文艺基础,与思想解放一致,在上层士大夫文艺里,则出现了与正统古典主义相对抗的浪漫主义文艺洪流。下层的现实主义与上层的浪漫主义彼此渗透,相辅相成。
来到清朝,巩固封建小农经济,压抑商品生产,全面闭关自守的儒家正统理论,成为了当时明确的国家指导思想。清代盛极一时的是全面的复古主义、禁欲主义和伪古典主义。作为明代新文艺思潮基础的市民文艺不但没有任何发展,而且还突然萎缩,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而成感伤文学。如《长生殿》,《桃花扇》和《聊斋》这是明清文艺思潮的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即是批判现实主义,时代离开解放浪潮相去已远,眼前是闹哄哄而又死沉沉的封建统治的回光返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文学的无上珍宝《红楼梦》。除了文学,戏曲,在基本为文人士大夫所垄断的绘画文艺中,也经历了这种接近平行的思想演变,只是其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建筑在明清除园林,内景外发展不大。雕塑则高潮已过,早已下坡,音乐和舞蹈早已溶化于戏曲中。对工艺而言,其趣味倾向与绘画和文学的进步思潮,则是恰好相反。瓷器在明清也发展到了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