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深入研究工作,提高文稿质量”为主题的市政府综合文字工作研讨会。这是我在政府办工作以来第一次以研讨的形式与大家讨论、学习综合文字工作。刚才我听了谢秘书长、史秘书长、吕秘书长、东城主任和发研中心候主任、杨主任的发言,受益匪浅,我相信后面还有更精彩、水平更高的发言,我将认真聆听汲取精华,消化吸收用于推动今后工作。
既然是研讨会,钻研、研究谈不上,以商讨、讨论的形式跟大家分享以下这方面的感受吧!
我的第一学历是安阳师专中文系文秘专业,说实话当时上学时真没有想到毕业十几年后会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参加工作20多年,一直从事着与文字有关的工作。1998-2008年在濮阳电视台工作,先后在新闻部、社教部、专题部工作。电视虽然以画面语言为主,一部专题片或一条新闻的制作靠的是文字(解说)来串联。我之所以介绍我的这段经历,是我到政府办这十多年从事的文字工作,与电视台时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专业科的综合性文字工作,杂、乱、急、难,抓耳挠腮,又是搓脸,又是薅头发…这种感受大家都有经历。上次谢秘书长与秘书科、专业科座谈时,我说到过“被动”工作和“主动”工作的关系。这些畏难的情绪大家都出现过,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还击”,这里指的是综合文字材料哈!加班本身不是一件开心的事,带着情绪加班头疼难受效率低。专业科综合材料更多的是来料加工,部门送来一袋面,依据领导的口味,是蒸馍,还是烙饼,还是手擀面,形式多样。再者有些东西我们没有部门吃的透、弄得清,闭门造车不如集思广益。我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市委经济工作会上讲话等都是一个班子在谋划和打磨,几易其稿最终定稿的。专业科原来就一个人,现在平均有两个人了,就农口的综合材料我们现在是采取约着部门的人,相关业务科室长一起集中拉出来提纲,然后根据大家都认可的提纲分头梳理准备东西,最后科室打磨成稿。把材料的加工当成一顿美食的烹饪。先分类:哪是热菜,哪是凉菜;再排序:哪个爆炒,哪个红烧,哪个清蒸;最后上桌:哪个盛盘,哪个用碗…这样的熬夜加班赶材料,不寂寞、不孤单,不至于弄得满脸冒油,心情还不愉悦。快乐的工作吧!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工作感受,下面我想结合本职工作谈几点想法,不当之处还望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是懂规矩。在政府办工作的十几年时间里,与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中的打交道,深感我们政府办的规矩意识,并且我们的这种意识在我们的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传帮带的作用。但是部门的规矩意识有待提高。我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审定部门报过来的我市支持三农工作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印发后,这就是我市的三农工作一号文件。意见涉及众多部门,除了农口农林水、扶贫等以外,还涉及文化、宣传、组织、政法、民政、人社等部门,吕秘书长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征求部门意见的座谈会,反反复复修改了有一周的时间,成稿时17页。修改的过程中,发现文稿中有漏字、错别字的问题,又专门安排部门进行了校对,部门说是安排专人进行了唱校,没有再发现错别字问题,但文件会签前我们又发现了1处别字。面对部门的态度哭笑不得。部门不讲规矩,把文件直接推到了专业科里。这种局面需要我们共同的规范和改变。
二是谈合作。我这里说的合作就是兄弟科室之间的配合和协作。工作中谁出了纰漏,互相补台,不是抓这个问题只顾的指责和批评。结合工作我再举个例子,我在文书处理中心工作期间,校对室是我们政府文件成文前的最后一道“防线”。记得有个文件说到冬春绿化时,有这样一句话表述,种完树树干涂白抹红,主要是为了防虫、防冻,其次是整齐划一、统一规范。校对时发现“涂白抹红”打成了“吐白沫”,校对室的同事发现了问题,但是不理解具体意思,及时与相关科室对接并更正。有了问题能及时得到纠正,这是我们每个科室的义务和责任。科室之间更多的包容和合作,不该出现掣肘和制约。有时候想想,能在一起工作,并肩作战,本身就是一种缘分,任何一个岗位离开谁都照样运转,更多一些人性化,少一些个性化,讲团结、多配合,我相信这样工作会更出色。
三是讲服务。这一点无需多讲,办公室同仁们本身这一点做的都挺好。内部讲团结,讲协作,外部我们就是铁板一块。每个岗位,每个同仁都是办公室这辆高速、高效运转的列车一份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好分管和联系部门的勤务员、服务员,心中有大局,办事讲格局,共同维护呵护好办公室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以上三点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做好,也希望大家监督指正。“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那我们就深爱!从自身做起,共同书写出办公室工作新篇章,为濮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