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饮食

在我的家乡,常年都是用柴火灶烧饭,这得益于贵州这边的地理形态,山峦叠嶂密林成片,勤劳补实的人们为在这片大山中生存,开垦出一片片哺育子孙后代的良田。伐木开田,绵延生存之根本。

灶,我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以柴燃灶锅炒菜得以食其生。农村的灶是相当考究的,搬新家垒新灶,会在方圆十里去请垒灶最好的师傅,因为人们信奉一代人的烟火气也就是人一生的羁途,会像火一样越来越旺,垒灶师傅在这家是上上宾,每顿大米白饭腊肉妙辣椒、蛋汤等。小时候看见如此丰盛的佳肴就止不住的流口水。灶是用一块块砖和水泥衔接起来的,要做到密不透烟,而且用灶不费柴,柴烟顺着烟囱缓慢爬升流入无限际流,这是相当考究一位师傅的手艺。

柴火锅炒菜用以猛火爆炒,炒出来的菜是香飘四溢,我是从小就吃柴锅饭长大的,炕上熏得是年初杀的过年猪肉,年猪进行活杀,按照其部位进行其剖解,腊月的猪是可以长时间放置的。请人帮忙杀猪,我们用最好的猪大腿肉款待客人,我们称之为杀猪饭,每一家杀猪都会这么做,这是我们十里八乡的乡俗,杀完猪以猪头祭拜先祖,庆祝来年的风调雨顺。炕上的猪肉是是将猪肉进行剖解,然后抹上厚厚的一层粗盐腌制其10天左右然后挂上炕。在柴火烟熏的漫漫时光中,由鲜肉的嫩到腊肉的柴,那一片片肉的香时常牵动在我的心,那是家乡的味道。

柴火锅炒菜全在一个“猛”字,火候的掌控是决定一道菜是否具备色香味俱全的关键所在,柴用以干柴易燃且火焰猛烈,在灶中火就是菜品的关键因素,柴火锅炒菜妙在易熟,这和勤劳人民息息相关,锅是一柄一尺长的锅,在锅中来回翻炒,每一次的翻炒都增添一道菜的风味。米饭是我们的主食,加以红薯或者是土豆添油翻炒再以米饭履盖在上,盖上锅盖蒸用小火慢慢闷煮,在快熟的时候退去柴火,用炭的余热蒸,锅底会留下一层厚厚的锅巴,这层锅巴是我们最爱的吃食,再倒入米汤那滋味是令人神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