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倦怠感

众所周知,审美有疲劳之说,因此人的工作有倦怠感实属正常现象。

比如保安、保洁。若是一直在家待业、务农没有此项工作的人,刚刚工作之初,对提供工作的单位、相关人一定是感恩戴德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岁月使然慢慢就会产生懈怠。看门应该是体力劳动成分、属性、内容比较重且单一的一项劳动了吧?即使也得有需要动脑筋的地方,甚至于在概率之下会有些许不安全因素,也不至于耗费心血花费多少精力。但是,慢慢你就会发现,若是我们不持之以恒的沟通交流,加强管理,听之任之简单的事情也不简单易行执行力会很低很弱。保洁也是,开始都能够认认真真工作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慢慢地,就会从细节呈现懈怠,从隐蔽的角角落落开始粗枝大叶,直到出工少出力,再到牢骚抱怨的开始出现。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家庭家务也是如此,刚刚成家立业之初新鲜感趣味性幸福感。但是,生不易活不易生活不容易,我们拥有的就是数不尽的琐碎、柴米油盐酱醋茶、风风雨雨大事小情……若是逆水行舟、天有不测,很有可能还可能遇到狂风暴雨会有一地鸡毛……那时候的家务劳动最看人心。

作为一般人、一名普通教师,最近也是深有体会教育工作容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感。原因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知道的。只不过我现在要说的先是“熟视无睹”——是的,身处学校校园,每天与“他人家庭的孩子们朝夕相处”,其实每天面对自己家孩子的个性、好动、言谈举止不休不止源源不断……往往是如此的“熟识”最容易疲惫不堪,若是衣食无忧还好,要是生存都成问题外加琐碎复杂?同理,教育教学更不简单,环境客观主观有内有外多变,人心有情绪有情感有深有浅“有人性”参差不齐也是多变,更关键的是孩子们月月天天甚至是时时刻刻都不一样尤其善变!

一句话,工作量大而且多多重复,倦怠感易生,我们称之为职业倦怠感。

上网百度,吓了我一跳,据网络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不是吗?我也总是奇怪,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在自卑、抱怨、失望、迷失……?而有的人却总是能够自信、鼓励、希望、清晰……?相比之下,先有损失最受伤的人应该是当事人自己啊!

是的,人也是一种动物,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自然而然。但是,既然工作是生存生活所必须,为什么不是认真深思、加强反思、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习惯?因为,同理心,同样都是活过活着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何乐而不为?越是负能量越累,越是正能量越不苦越不那么累的身心俱疲疲惫不堪啊!

我深信不疑学习的三种途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最近刚刚开始读《管子》,越发明白个人,也就是自己是一切的源泉、根源,个人反思深思是人生、生命成长的核心。很多人宁肯痛苦的忍受,也不想做出改变,很多人宁肯倦怠着学习、生活、工作,也不想迈出去走出去,躲在自己营造的小天地里心安理得的“坐井观天”!

我看倦怠感,一家之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