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 36 不断刷新信息和知识,做个优秀的捕猎者

2000年左右,互联网上还流行建个人主页,那时候做个人主页用的是DreamWeaver这样的软件,号称网页三剑客之一,很多人对这个软件掌握得非常熟练,但是现在,根本就不需要个人主页了,大家想写东西,有很多选择,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简书、今日头条,而且技术门槛也低了,只要会写就行,不需要掌握html语言、DreamWeaver这样的软件,也不需要用FTP上传。谁能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秋水老师在一开始讲述了一个现代版的刻舟求剑的故事。说的是一位老同学在隔了几个月后重复向已经离开苏州十年的老师关于苏州的旅游好玩的项目。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有过类似的例子的。比如说,有5~6年的同学会问,老同学,你是不是还在宁波呀?虽然我离开学校后就离开了那个城市。对于不经常联系的同学,其实,只要有心,看一下对方的朋友圈基本都能自己找到答案了。当然,有些人是因为懒,有些人是因为信息更新没做好。

这个世界是在不停的变化的,以前嫁人是一辈子的事情,现在呢?昨天的夫妻,今日的路人也不是小概率事件了。

在这个事事和知识更新快速发生的社会中,我们想要具备更好的生存和生活能力,需要两项技能。

1. 搜索技能。如果要学会有效的搜索信息,那我们还需要学会确定关键字,如果关键词也不知道,那搜索也无从谈起了。

2. 探索技能。这项技能有两种方式得以实现。第一种是咨询专业人士。通过专业人士,我们会得到一系列的陌生名词,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了这些陌生名词,我们就可以进行相关信息的搜索了。第二个方式是按类目搜索,这个过程就像图书馆的布置一样,基本按照文学,科技,设计等类别分开设置。按照类目找寻,也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是数据和信息,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转化成知识和智慧。

此外老师分享了一下她常用的几个工具和窗口:

微博热搜,公众号,朋友圈,知乎等。基本就可以找到当下发生的热点和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进行框架梳理或者通过思维导图规划之后,就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打造成一个网络。

老师分享的一句话我很喜欢,跟爱因斯坦说的认知圈圈概念类似:已知道的越多越容易知道地越多。

老师提到了她的一位好友。绘小斑,她对淘宝上的类目比较感兴趣,经常能发现别人不知道的好东西。她送给老师一个非常好玩的礼物,就是菌种。老师每天浇浇水,等小蘑菇长大后就可以吃了。

我觉得现代社会的学习就要向老师学习,保持好奇心和热情,同时借助好用的工具保持分享的状态,这样就能够汲取更多知识。

Q:用百度搜索一下你的名字,你有什么样的发现呢?又有什么样的感想呢?愿不愿意分享一下?

A:找了一下自己的大名,发现了很久之前自己参加某次舞蹈比赛的新闻还在网上。当然,好找到好几位同名的我,有的是高校的老师,有的是政府的官员。好奇妙。互联网真的是一张网,将人的过去同现在网住,也将这个世上的很多人一同网住。现在自己的学习都停留在搜索层面上,而且往往是等到用到了,才匆忙去网上搜索。很少是由于自己感兴趣而进行主动探索的。在老师的影响下,我对生活的看法多了层维度。好好当个时时充满好奇心的学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634评论 25 709
  • 稀啦啦的 一帘雨幕在阳台上遮盖了我的眼眸 有一滴淌在脸上 凉凉的 却道不出的温暖 又夹杂着某日阳光下草地上的气息 ...
    羽中文阅读 219评论 0 2
  • 阿旭和阿雨的家人陆续被找到,阿旭的父母被找到的时候,父亲整个人曲起来,紧紧护住身下的母亲,母亲的双手紧紧搂住父亲...
    扶苏叹阅读 435评论 0 1
  • 迷鹿mirror阅读 15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