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眼睛胀得厉害,视力似乎也下降许多。不是伏案所致,而是用多了电脑,看多了手机。
整个寒假虽说不上“日理万机”,也都是手不离机。
起床后,看群里是否有晚上没来得及抢的红包,看朋友圈里是否又有新消息。早餐后,便是一小时左右的网上学习——红星视频、红星悦听、红星荐读。之后,关注一下NBA的赛况,关注一下自己喜欢球队的排名及几位老球星的状况。四五十分钟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玩几个回合的“跑得快”即到了午餐时间,一边用餐一边浏览“漕泊知青群”里那些互黑的段子和照片。午休过后,手机也充足了电。三点左右,穿上冲锋衣,带上手机,开始十公里的骑行。三条线路变换着走:A线从中天国际经发展中心到攸县东;B线从中天国际到攸洲公园;C线从中天国际经攸洲公园到地杰山庄。骑行途中,拍拍早开的梅花,拍拍新桥的进度,拍拍春节的气息。边走边拍,收获颇丰。骑行回来,不是在朋友圈晒一晒照片,写几句打油诗,赚几个点赞,就是选择自己满意的视频上传到百度云盘,作为以后制作“老谭读诗”的素材。晚饭后,有时在妻女散步的空隙,关窗闭户,录制一首《读者》上的诗歌。三四五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接下来便是长达两三个小时的视频制作过程。
几分钟的视频,看似简单,其实不易。每个视频制作必经四步——第一步:打开笔记本,点开“爱剪辑”,输入片头,输入骑行时拍摄的视频,加上场景转换效果。第二步:输入自己录制好的诗歌朗读音频,结合诗歌内容加上背景音乐,同时调整好视频、音频的长度及音量的大小。第三步:编辑字幕。这是一个技术活,既要保证字幕美观,更要注意字幕与音频的同步。第四步:转码剪辑。因为用“爱剪辑”做成的视频都比较大,保存、上传太占空间。这时,“勤能视频转码工具”便派上了用场。转码后,对片头片尾作些小调整。这样一个“老谭读诗”视频即大功告成。
我之所以爱上这玩意儿,是因为“老谭读诗”小视频在朋友圈里很受青睐,每天能收到许多的点赞。
本来寒假里想做很多事:看看书、唱唱歌、聊聊天,就因为这手机,这电脑,结果什么事都泡汤了。难怪女儿上图书馆、上自习室前常告诉我们,她不带手机。原来这东西太浪费时间了。 记得两年前“五一”回长沙,因为宽带到期,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两天时间里,我居然看完了三本书。
这个寒假,我捂热了手提,却模糊了眼睛;我捂热了手机,却冰冷了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