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國強 Hanson -授權發佈-
來源:旺角財經筆記
投资者的六个人性弱点 看懂了你能少亏钱
我们延续先前【人是理性的吗?】这个话题,我们将继续谈到投资者常犯的几个错误。
首先,我们先复习一下上回提到在行为财务学所提出的六个人性弱点中的三点:
**框架相依 ** Frame dependence
框架相依指的是投资者往往根据自己最容易取得的信息做投资决定,而非信息本身的价值与客观性。
在网络的时代,投资者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信息不足,而是如何从泛滥的信息中,挑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代表性 ** Representativeness
投资者倾向根据自身的主观经验,对未来做判断 (但没有客观的条件做支持),这会让投资的思考过于单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投资者往往会做出:「如果..…发生,股市就会…..」的推论,而根据的往往都是过去的经验。过度自信 Overconfidence
这是投资者在数次交易均有斩获后的盲点,投资者会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事实上,投资者分不清哪些斩获是运气,哪些是实力),对自己的操盘能力开始产生不切实际的乐观,一旦市场走势发生「意外」,结果往往是不知所措。因为,过度自信已经使他的思考过于狭隘、失去客观性。
投资者亏损时对心理造成的痛苦,往往比获利时的快乐还要来的巨大,心里的忐忑不安造成投资过于短视。
亏损趋避的心里使许多投资者不愿意投入股市,因为害怕亏损;另一种具体行为是投资过于短视,多头市场时赚取一点蝇头小利就急着出场 (深怕获利吐回去),看着市场上扬又去追高,一旦空头市场来袭,过于短视的结局就是「赚小赔大」,要避免犯下这个错误,就必须将投资时间拉长,避免频繁看盘是解决的办法。
投资者往往根据自己主观的判断,对自己从事或研究的特定领域,基于心里上的熟悉感,而投入过多的资金,忽略分散风险的重要性。
把太多的资金、甚至一大笔退休金投入自己「熟悉」的市场或个股,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美国安然事件,许多员工把大多数退休金投入自家公司的股票,当公司破产时自己的退休金也化为乌有;而熟悉性也往往使投资者过度偏重自己国家的股票 (home bias),而忽略海外的投资机会。
投资者在判断一个市场时,倾向过度相信最初接收的讯息,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当市场的状况发生变化或新信息出现时,投资者调整想法的时间很慢,因为脑袋对这个市场的观念还停留在最初的状况。
Michael J. Mauboussin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在他的课堂上与学生做一项实验,他提供一张表,请学生写下两组数字:
实验最后的结果显示,电话号码最后四位数字为0000至2999的学生,猜测医生数目平均为16,531,而电话号码最后四位数字为7000至9999的学生,则猜测29,143,足足高了75%。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电话号码末四码与曼哈顿医生的数目毫无关系,但是在预估之前,对于前一题的思考行动却释出强大的参考偏误。也就是说,在做决定时,人们经常从一个特定的信息或特性 (定锚)着手,之后视需要调整,得出一个最后的答案,这就是定锚效应。
投资者对市场突然的反转与变化,往往措手不及、无法应变,因为「脑袋已经习惯并熟悉」之前接收的讯息 (还记得「刻舟求剑」这句成语吧),在市场从底部翻扬或头部下跌时,投资者来不及反应就是心中的【定锚效应】在作祟。
有句话说得好:「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犯错的次数」,行为财务学派试图找出人性在投资时的缺陷。
在本文中,我们举出六种行为财务学派叙述的「人性」,因为这些人性,容易让我们在关键时刻,做了不利于投资的决定;事实上,这都是你我会犯下的错误,但往往我们都不自觉。
如果人都必须从错误中去学习,那么,希望本文中叙述的错误,能帮助投资者减少犯下的错误。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