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宁静的一部探讨死亡之后的片子.电影分成三个故事娓娓道来,有着濒死体验的法国女记者,刚刚失去了双胞胎哥哥的伦敦男孩,和拥有通灵能力的美国男人.三个人处在三个地点,各自的故事平行推进,看似毫不相关,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影的最后,三个人交汇在了一起,看似编导的巧妙安排,但事实上命运不也正是如此的神奇吗?在遇到与我们密不可分的人之前,他们对自己而言也只是不相干的陌生人.
死亡也是如此,看似遥不可及,却时时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由于是探讨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的电影,所以影片始终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因为科学,我们否定了死后的世界,但又不得不对这一最终归宿抱有疑问.死后究竟会发生什么.我们将何去何从,即使现在想来,都不禁会感到有些哀伤.因为只有死亡最为公平,没有一个人能够逃得过.相信这一主题,也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吧.电影除了开头的海啸部分以外,基本都是以平静的感觉铺展开来.倒也符合了死亡给人的印象,因为这实在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故事里三个人,一个人经历了死亡,一个人被死亡带去了亲人,最后一个人与死者相连接.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无法拂去死亡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原本前途辉煌的女记者,突然发现自己曾经牢牢掌握在手中的事业,地位与爱情都会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中消失不见.命运的起伏本就毫无规律可言,生活都能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不用提死亡了.曾经掌控的一切随着死亡都会消失殆尽.女记者虽然并没有死去,但是她所经历的一切依然向我们揭示了现实的脆弱.
但濒死体验给她带来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在经历一系列失去之后,她又重新找到了自己走下去的道路.寻求死亡后的世界,这条道路虽然很崎岖不平,但明显她会一直走下去的.
而第二个故事中的小男孩.他或许是三个人中最为悲伤的一个.和被死亡改变了志愿的女记者不同,他却是被亲人的死给牵绊住了.
有一个酗酒的母亲,他和双胞胎哥哥相依为命.然而这唯一一个不能失去的亲人却在突如其来的意外中失去了生命.紧接着母亲也不得不离开自己.男孩被安置在陌生的家庭中.他无法离开已经不在身边的兄弟,戴着他的帽子,将自己孤立起来,到处寻找通灵师只为了再次与哥哥建立联系…
这个孩子也许代表了一切无法承受失去亲人之痛的人.我们依然会与已然不在人世的亲人说话,告诉他们我们的近况,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祝福.因为在我们的心里,他们依然活着.就如通灵师所说的,我中有你,我们合二为一,永远不分离.只要自己活着,只要我们依然记着他,死去的那个人就永远活着,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小男孩得到一个很好的结局,他接受了既定事实,做回了自己,再次与深爱的母亲生活在了一起.这一蜕变的心路历程,也不正是人们渐渐从丧失亲友之痛中摆脱出来的最好写照吗?
如果说女记者象征了被死亡改变的自己,小男孩象征了被死亡夺取亲友的自己的话,那么第三个故事中的通灵师又代表了什么呢?三个故事中的三个人物,他是唯一一个与两者都有联系的人物.
他能够与亡灵建立联系,成为他们的代言人,但他将这份天赋形容为诅咒.
也许也可以进一步说,死亡是对所有活物的诅咒吧.
从出生开始就不得不向这个终点走去.任何人都无法逃过的,最后的诅咒.
通灵师身上弥漫的是无限的孤独.因为这一受诅咒的天赋,他甚至都不能好好地去与人相处.即使作出努力踏出第一步,得到的也是拒绝的回应.这个离死亡最近的男人,是否也可以说他象征的正是死亡的孤独呢?
结局的设计很是玩味,通灵师离开美国来到他最爱的作家狄更斯的家乡伦敦,法国女记者为了自己关于死亡的新书发布也来到伦敦的书展.冥冥之中天注定,两人隔着人群,四目相对的瞬间,演绎了亘古不变的一见钟情罗曼史,虽然之后彼此错过.但最终又靠小男孩而再次联系在了一起.
一个被死亡改变的女人.
一个被死亡诅咒的男人.
最后两个人在异乡相遇,一见钟情,或许今后还会有更多美好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男人克服了心底的阴影,自然地伸出自己的手,与对方握手.
电影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人们虽然没有摆脱死亡的诅咒,却克服了对它的恐惧,坦然以待.或许整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正在于此.我们无法改变这一既定的命运归宿,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的态度.正视死亡,直面死亡,缅怀着失去的亲人,依然坚定地走下去.
生活终究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