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

文章系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草长莺飞的春天款款而来,又到了茵陈端上餐桌的时节。

菜市场街角处,有个长年卖野菜草药的中年夫妇,蒲公英,苇子根,茅草根,蛤蟆皮草,鱼腥草等,凡是你能想到的,都有,齐全的很。我去的时候,刚好运来几大麻袋的茵陈,很新鲜,上面附着的细小的白绒毛,在阳光下闪着银色的光,手抓上去绵绵的,错不了,是真茵陈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确有人用嫩艾草尖充茵陈卖的,两者容易混淆。记得几年前,我在路边一老太的地摊上买过一次所谓的茵陈,恰巧姐来我家,她一看就说是艾草,还教了我辩认的方法,其实也好认,茵陈叶子小,味道轻,卷曲成团,手感绵柔,呈灰白色或灰绿色,而艾草的叶子较大,气味浓,叶子正面绿,背面灰白,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茵陈的绵软卷曲状。姐后来在老家河岸荒地上挖了许多茵陈,给我拿了一大兜子,自此便不会再弄错了。

我问了一下价格,十二元一斤,倒是比前两年贵了不少。称了二斤,准备回去蒸蒸菜吃。哈哈,这可比去野外去寻去挖省事多了。不过,自然也少了踏青挖野菜的那种意趣。

茵陈的吃法多种多样,可凉拌、蒸菜、煲汤、包饺子等,不同地区的喜好也不一样,而我却偏爱蒸菜,蒸熟的松软的茵陈,浇上调好的料汁,清香扑鼻,吃起来鲜嫩爽口,令人回味,仿佛唇齿间溢满了春天的味道。

二三月的茵陈,不仅能饱口福,而且药用价值也达到了巅峰时刻,三月一过,茵陈便恣意地疯长起来,散发着刺鼻的不好闻的气味,大自然就象是魔术师,一转眼便把弱小的茵陈苗变成了粗野的不受人待见的蒿草。

茵陈也会开花,花期一般在枝叶丰满的夏季,浅黄色米粒一样的花,很密集,藏在花絮里,朴实无华的样子。花期过后结籽,植株就会渐渐老去,至冬季凋萎,但根部是活的,来年从老去的陈根上发芽生长,故得名茵陈。它那小小的籽儿也不甘示弱,随风散落于泥土,落在哪里,哪里就会萌发生长出一片新绿。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茵陈把自己独有的价值展现在最美的季节里。

中医赞誉茵陈为“百草之王”,其功效自然不可小看,传说神医华佗曾三试青蒿草,把根、茎、叶分类进行试验,反复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具有清热、去湿和退黄的功效。“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这歌谣不管是否岀自华佗之口,总归极通俗易懂地讲清了茵陈的特性。作为普通人,不懂药理,但大都知道茵陈搭配大枣煮水,是一款色香味不错的保健茶饮。

茵陈,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实为药食两用的佳品。唐代杜甫与友人同游山林,吃到了美味的茵陈,做诗盛赞:“棘树寒云色,茵陈春藕香。”这茵陈和春藕,都是那么的清香啊。苏东坡是独具匠心的美食家,被贬黄州开荒种地,自然不会错过茵陈这种上好的野菜。“茵陈甘菊不负渠,绘缕堆盘纤手抹。”这是《春菜》中的诗句,茵陈甘菊,可不要轻视它们,纤纤素手把它们一缕一缕捋好堆入盘中。可见东坡居士对茵陈的喜爱也非一般。

我边读《春菜》,边摘茵陈,不觉已临近中午。把茵陈洗净,沥干水分,撒上两掺的玉米面和小麦面粉,加少许食用油,抓拌均匀,上锅蒸时,再弄个清清爽爽的料汁。不一会儿,屋里便满是浓郁的香味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创:秦巴汉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这是华佗写的诗歌。 传说华佗给一...
    秦巴汉275e5477c13f阅读 4,804评论 6 6
  • 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茵陈蒿又称茵陈、绵茵陈,为菊科多年...
    中医范儿青年厚朴阅读 3,226评论 0 0
  •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记得 小时候妈妈常说:“三月三的茵陈,六月六的艾”。意思是:每年三月初三的人们挖的茵陈...
    守望幸福369阅读 7,896评论 0 10
  • 汉代名医华佗留下“三月茵陈四月蒿”(李时珍说的是“二月茵陈五月蒿”)之古语,茵陈是什么?茵陈与蒿子有什么关系? 民...
    闻笛柳阅读 5,414评论 15 20
  •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茵陈是一味中药,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
    陈茵阅读 6,73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