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早上好,今天我分享的书是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活法》。
这本书已在我的书架上蒙尘五年了,之所以现在才硬着头皮来读,确实是因为怕读不懂啊。
不过神奇的是,一旦开始读就停不下来了,稻盛先生果然是非同一般的人物。
这本凝结稻盛和夫65年人生感悟的书,由浅到深逐层剖析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他把自己的人生划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到20岁,为步入社会而成长的阶段。这个阶段他经历了很多挫折,包括考试失利,甚至在上初中前得了肺结核,差点死去的经历,而正是因为生病,他悟出了一些道理,即生病其实是因为内心软弱,才会把疾病招惹上身。因为他的叔叔之前得了肺结核在家中养病时,他的父亲衣不解带的悉心照顾,他的哥哥,也丝毫不嫌弃叔叔的传染病,唯独他自己总是怕被传染上,老是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结果是,怕被传染的他却得了肺结核,而他的爸爸和哥哥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所以我们不要怕任何事情的发生。
稻盛和夫小时候,跟随父亲参加佛法的秘密集会,得到出家师父的一句话,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事情,好的和坏的,都要说“南无,南无,感恩。”而这句话他说了一辈子,时刻提醒自己,要以感恩之心学习,生活和工作,感恩地面对降临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第二个阶段是20岁到60岁,这40年稻盛和夫努力工作,回馈社会,为人类进步做贡献。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因为社会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很难找到工作。当时的他,愤世嫉俗,甚至产生了要去黑道去混的想法。最终在老师的推荐下,得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生产玻璃的企业实验室做研究员。而这家企业当时濒临破产,工资经常延迟发放,企业里的员工大多怨声载道,纷纷离职。在稻盛和夫的同事们几乎都走光了之后,只剩下他自己,这个时候,他突然产生了一种:反正就剩我自己了,拼拼看吧!的念头。他把自己的行李都带进了实验室,以实验室为家,用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实验工作中。奇迹出现了,他竟然仅用一人之力,就研究出了美国知名大公司的实验团队研制出来的材料!通过这件事,稻盛和夫从工作中得到了莫大的成就感,进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其中。
后来他在27岁时创办了京瓷公司,因为最初公司小,所以有几次大胆地签下其他大公司都不敢接手的订单,哪怕订单的要求再苛刻,他也全力以赴的去努力实现。稻盛和夫有一个公式,人生乘以工作的结果等于思维方式乘以热情和能力的乘积。
他认为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是指人的心态与生活态度,包括哲学、理念及思想,如果一个人尽管没什么能力,但他只要充分认清事实,并怀抱热情,愿意为人生为事业奉献到底,就会比能力强的人得到更好的结果。人应该全神贯注于一件事,对工作努力不松懈,在日复一日的精进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灵魂,培养具有深度的人格。
每个人都要有很大的梦想,不能满足于每天的重复性的工作中,有梦想并努力付诸于行动,持续不断的努力,梦想就不再是梦想,而变为现实。不管做什么事情,人都应该以理想状态为目标,在脑海中想象实现的细节,甚至颜色都能看得到,而对于自己做的产品,则要问问自己:“它足够完美到让你望而生畏,不敢伸手触碰吗?”每天都对自己说,要比昨天更努力一点,进步一点!必须活在当下,把握好现在,因为人生就是每一个今天的积累,持续到自己想达到的那一天,行程千里,也要以跨出第一步开始。
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轻易去选择快捷方式,持续的力量,能使一个人从平凡变成非凡。而持续和重复,其实是两码事。要每日三省吾身,就是每天反省、自问。进行复盘,找到问题的所在之处进行调整,哪怕每天只调整了一点点。如果面临困境,一定要事无巨细的观察现场,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才能在看似无路可走之时找到答案。就像上天已经安排好了,而我们锲而不舍,非要解决问题不可的念头,和持续不断付出,才是得到答案的金钥匙。凡事都要不断问自己:“这样就可以了吗?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了吗?”
人生面临的成长之路,其实是一次次的抉择累积下来,影响现在的人生。面对诱惑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自己流汗赚来的钱才是真正的利益,要经常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起放一放,优先考虑他人的利益,彻底执行这个经营的原理原则,才能走向成功。一个人想成功必须要有热情,能不受任何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自己燃起热情,最好能带动周围的人也燃起热情,把能量传递出去。
真心地喜爱工作,因为工作是丰富人生的唯一途径,因为真正的喜爱并投入其中,才有可能获得成就感,有了成就感才会渐渐产生乐趣,从而进一步引发想要做的意念,形成良性循环。
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稻盛和夫遇到过种种矛盾与摩擦,有时候是与外国企业之间的摩擦,看似非常难以解决,毫无头绪。解决问题的时候,他发现越是复杂纠葛的问题,越应该以最简单的原理,最坦率的想法判断和行动。而伦理道德,并无国界之分,做人的原理和原则超越国界与时代。
面对困难挫折和灾难时,也要心存感恩,他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的答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提升心性,锻炼灵魂。
每天都要用六项精进来提醒自己:
有没有付出不逊于任何人的努力?
有没有谦虚戒骄?
有没有每日反省?
有没有对生活怀有感恩之心?
有没有积善行,思利他?
有没有不为感性所困?
不能把这些道理当贡品摆着,最重要的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在65岁时,稻盛和夫出家了,不过仍在尘世修行,他把这一阶段视为为死亡做准备的时段,也就是他为自己的人生规划的第三阶段。
这里提到了释迦牟尼佛的提升灵魂六法“六波罗蜜”: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
这里提到了中国明代的袁了凡立命改命之说,也就是《了凡四训》里告诉我们的道理:即使是上天所决定的命运,也能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
还有《菜根谭》里提到的:“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也就是说与人为善虽然不会马上看到成果,但其实像在草里躲藏着生长的冬瓜一样,它确实存在并慢慢成长。
把灵魂修行六法时刻牢记心中,并融入日常生活,我们的灵魂心性就能得到提升,从而破除灵魂带着的累生和今生的业,达到到真我的层级。
总结稻盛和夫对活法的诠释就是:竭尽所能为世间,为人类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