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争气(醉美古都)
孩子日渐长大,对立和矛盾就会日渐突显,有效沟通成为不可避免的化解途径。
昨天下午,“子墨”要去参加舞蹈汇演,怎奈作业做到临出门的一刻,而我因为有一个错要让她去改,她一下子就急了:“你就这么没有集体荣誉感、你就想着让我迟到拖大家的后腿。”一下子给我说的愣在那里半天没反应。原来我和她的想法没在一个次元上。最终我让步了,跟着她的步伐送她到演出场地。
临出门时,她刻意问我:“爸爸,我可以带书吗?”我说:“当然可以。”她兴奋地说:谢谢老爸。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变得这么客气。
演出完毕在回家的车上她和妈妈在聊关于谁漂亮的事,妈妈问她:“你的同学们都很漂亮,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吗?”她不慌不忙的说:“当然不一样了,她们的漂亮都是呆萌型的,而我是高冷型的。”听的我差点没笑出声来。
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半回到家里,我收拾她的背包时才发现她带了四本书,她告诉我:“她在那里看书时,伙伴们都说她真是学霸呀,出门表演都带着书。”而她回答的是:“学霸出门才不看书呢!”
其实三年级以来,她看书的时间明显少了,是因为作业量的加大,挤不出太多时间来看书了。我更不忍心牺牲睡眠时间来让她看书,很无奈。因为我知道,她可以在书里找到安静、找到自己、找到平和、而这一切与作业无关、与成绩无关、与她的内心丰富有关。
最近,她经常拿出一本书说:“爸爸,我发现了一段很好的话,我读给你听吧”。有关于父母玩手机不理孩子的,有关于父母随便打断孩子说话的,有关于成语典故、历史典故的,有关于科学的、自然的、人文的。我突然间发现,我有点跟不上她了,好多东西我的记忆里只剩下似是而非,而她记得及其准确。
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往往是被我们忽略的。有一次,我试图把车停在楼旁的路边,她极力要求我停到后面的停车场,为此我说她不知道停在楼旁离家近,第二天早上送她也方便吗?她却委屈的说道:那是消防通道、停在那里不光会被锁车、还会堵塞消防通道、万一有火灾会延误救火时间。
每一次的对话都会发现,大人有时比小孩更较真。今天中午“子墨”妈妈说:“我发现,孩子的度量比我们要大很多,往往刚批评完她,我们气还没消,她就扑过来逗我们开心,想想真不应该。”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件、更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复印件。谁能肯定,我们现在所谓的为她好真的就能为她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