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看似很努力,整日埋头于各种学习中:看书,参加各种课程。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甚至财力之后,最后下来却收获甚微。这其中的原因大多数在于学习效率低下或者无效率的状态。
那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让你的学习成果达到事半功倍呢?我们可以参考芭芭拉·奥克利所著的书籍《学习之道》。该书主要讲述的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避开学习中的误区。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书中的三个内容,分别是:
张弛有度、老妪能解和穿插练习。
1 张弛有度
作者在书中讲到:“计划什么时候放下后手中的活,和计划什么时间工作一样重要。”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刚开始加入小灶群的时候,我热血当头,给自己制定了严密的计划:每天晚上7点前洗刷好,出门和朋友去跑5公里,8点返回家中。然后接下来的计划是10点之前写完当天晨读感悟,因为第二天要5点半起床读书,为了不影响休息时间,我给自己定的10点半左右睡觉。
制定完计划之后呢,我每天晚上的时间都很充实紧凑,大多数情况下10点就完成了晨读的写作,还能留出一部分时间来看看书或者刷刷微博看看朋友圈放松一下。即使10点没有完成,我也不会拖到很晚。
但是现在,自从学车太累(当然是借口)开始不跑步之后,一切的计划有点乱了。我晚上即使10点半睡觉,也是仅仅只完成晨读这一项作业,有时过了十点半还没有完成。未跑步省下的那一个小时的时间不知道去了哪里。
所以呢,相比没有截止时间,设置一个“每日目标完成时间”,能让人产生紧迫感,会不自觉的想要在这个时间段尽量完成任务和计划。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留出时间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当然这一点不仅可以应用到工作中,在生活中,还可以有效的“治疗”拖延症。
2老妪能解
"老妪能解"的典故,起源于唐朝诗人白居易。据说他在写完一首诗之后,就会念给年老的妇女听,如果对方听不懂,他就改,直到她们都能听懂。
在学习某个陌生概念时,我们可以利用“老妪能解”这个典故,即改变以往先理解概念再去解释它的学习模式,把程序倒过来,通过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释复杂的东西, 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果一个概念过于复杂,我们可以尝试把它拆分成几个小组块。如果小组块依旧复杂,我们可以继续拆分,直到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释为止。
像我在学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时,因为5个点连贯记下来对我有点难。于是我把这5点单列出来。然后幻想出一个人。他生下来时比较穷,肯定要先吃喝拉撒睡,即“生理需要”;那他吃饱饭了,要想长大要平安健康,即“安全需要”;长大之后,吃喝不愁,该交朋友娶媳妇了,即“情感需要”;家庭稳固了,在社会上得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呀,即“尊重需要”;混得越来越好,一不小心成了马云王健林,身份地位都有了,得追求自己的理想,干更大的事了。即“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实这样下来,肯定有小组块的理解是片面的。但是当我想不起这个概念具体的内容时,这个幻想可以帮助我连贯地缕出全部内容,然后通过对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完全深刻地掌握这个概念。这样下来,学习的速度比死记硬背要快得多,也深刻得多。
3穿插练习
相信大家上学时,背英语单词都有这样的经历:有的人喜欢对着一个单词念上十遍二十遍,直到把它背的滚瓜烂熟为止。但是在做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碰到忘记它的含义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本质原因是在背单词的过程中,你的眼里只有这一个单词,多次背诵肯定能让你暂时记住它。但是当它和其他单词一起混在句子中,你往往会忘记它的含义。
当然反复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很有必要,因为“熟能生巧”。但是不会系统地学习方法,只是一味地反复练习,让你看似学了一大堆东西,却因为不会触类旁通而导致不能活学活用。
正确的做法是学会<穿插练习>。拿背单词举例,完全可以在理解了这个单词的读法和含义之后,把它放到具体的短文或者句子里进行理解和朗诵。然后练习下一个单词,方法同上。在完成了既定目标的单词掌握量之后,从头开始,重复阅读短文和例句,检验自己对新单词的掌握熟练度,然后对不熟练单词进行再一次的练习,直到全部熟练掌握它们为止。
这种过程下来,能培养你的语感,另外可以灵活掌握单词的各种用法。毕竟我们背单词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书写阅读和说话的。
在学习其他知识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穿插练习>,来帮你开启识别不同模式的能力,做到见招拆招。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学习中需要注意的3件事情:
001 给自己设定一个结束时间,重视结束时间的重要性。
002 把一个复杂的概念说得通俗易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003 多做穿插练习,而不是单纯的反复练习。
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之路中,能够效率满格,事半N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