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智慧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甸,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兰科植物的果实都不大,但小小的果荚中藏着数以万计颗种子。。这些种子细如尘土,凭借轻巧的身体,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搭上风这趟免费班车,飘荡到很远的地方。为了具有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种子的外围包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在从“风力班车”下来之后,种子又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走”到更远的地方。

兰科植物多生长在其他植物很少涉足的地方,比如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这里大多缺乏植物生长所需的腐殖质和水分。

此时,兰花又和真菌联手打起了擂台。真菌在大多数植物眼中是致命杀手,但与兰科植物的根系完美地组合在一起,被称为“菌根”。生长于兰花根系细胞间的真菌可以从环境中吸收矿物质,而兰科植物的根则将部分真菌菌丝分解消化得到所需的营养。

为了生存在湿润环境中,大多数兰科植物把家安在了背阴的山坡上,而且还自备“蓄水池”。

兰花的“蓄水池”千奇百怪,石斛兰枝条状的茎、密花石豆兰纺锤形的假鳞茎和芋兰圆圆的块茎都是储水的好工具。

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也就是说需要动物传粉者将一朵花的花粉传递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才能结实。为了招来传粉者,它们只好另辟蹊径。

有些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比如蕙兰。蕙兰的唇瓣上长满了深色斑点,相当于打出了“此处供蜜”的招牌。

长瓣兜兰的花瓣基部长了很多黑栗色的小凸起,这些小凸起就是在模拟大量蚜虫。这样,急于产卵的雌性食蚜蝇就会被这些假蚜虫吸引,在产卵的同时完成了传粉。

还有更多的例子证明兰花的智慧,每一朵花卉都取得了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它们雄心勃勃,在层出不穷展现生存形态的同时,在大千世界蔓延,占据自己的地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