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曾经和很多人一样纠结于生命的无意义,感觉生活没有生气,自己所做的事情都不是我想要的。
八年前,在南宁。
我一个人站在百里柳江岸边,望着灯火辉煌的街道和船只往来穿梭的江面,迷茫到了极点。我不知道我人生的路该走向何方,因为我在做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
销售。
小H是一个活泼开朗讨人喜爱的姑娘,自从进入公司以来,有她的地方就有欢笑,她到哪里都能掀起一阵阵小小波澜。她能用她极富感染力的人格魅力迅速与陌生人打成一片。勿庸自疑,这样的性格在销售行业里是很吃得香的。而性格沉默内向,胆小高冷的我每天只能活在她的阴影和光环之下。
她的货一单接一单的卖,我却每月只能拿底薪,每到月底就等着被老板批。
我很懊恼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性格,我也想让自己变得开朗起来,变得活泼,变得讨人喜欢。我一直学着她的性格去打造自己。
但是最后我还是失败了,我发觉这样做很别扭,很难受,每天见到陌生生我都在强颜欢笑,每天又不停地否定自己,内耗严重,有时候什么都不做都感觉很累。
所以在公司里越来越自卑。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看着别人轻轻松松的做一件事,到自己来却困难重重,看着别人很快就融入团队,而自己却很难打开交际。
2.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那就是首先要相信,你和别人不一样。
在这个人人都梦想发大财出大名当大官而且要“多快好省”的当下,似乎只有马云、李开复、张朝阳、马化腾、李宇春和郭敬明才是人生的标准模版,其他人生方式都是屌丝的,都活得该死。
于是你会跟风、随波逐流去追求一些光鲜亮丽风光无限的生活,假如这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那就去奋斗和追求,那这过程中应该是快乐的不存在什么焦虑。假如,你是为了超过别人想要过上和别人一样的生活,而不是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的话,你会很痛苦。
2009年下半年,我放弃了那个让我无比痛苦销售工作,经一个同学介绍进入电视台当一名记者,这似乎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从初中开始就喜欢写作,在高中大学时还发表了一些作品,到现在每天都保持写日记的习惯,能进入一个靠写作来生活的行业,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顺便赚钱,那岂不是好事。
事实上,那时的工资很低,又是编外人员,身份地位低,工作也很累,但是不知道自己那时候为什么会那么喜欢这份工作。每天采访拍摄,撰写稿件,忙到深夜依然精神抖擞。那时的自己相比其他人入手更快,撰写的一些作品也获得省级、市级奖励,也获得领导的肯定。最重要的是,我不再为每天看人脸色活着,靠写作就能够让自己自带一些小小的光环,内心有些充实感。
至此,我终于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3.
你和别人不一样,所以你只应该做你自己,别人的成功,喜好,评判标准等等都和你没有丝毫的关系。如果你了解了你自己想在一个小城市里过安逸的生活,那么当你在大城市打拼的时候你当然会痛苦;
如果你了解了你就是一个很容易记仇的人,所以当你强迫自己宽容别人的时候你当然会不舒服;
如果你了解了你就是喜欢画画,那当你拼命赚钱的时候这又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
但问题是你一生下来就开始被周围的人和社会洗脑了,他们告诉你你要努力,你有钱了就会快乐,你学习成绩好是很好的,你能出国的话别人都会羡慕你等等。
你相信了“别人”所说的这些,并认为你就“应该”去追求这些东西,你也“以为”你得到这些的话你就能快乐了。
因为:别人都在追求这些东西,所以你也应该去追求这些。
但事实上,「你和别人不一样」。
你只是从始至终都在被周围的人“压迫”和“忽悠”,被他们的语言和暗示蛊惑,你害怕被抛弃,于是你不由自主的就开始去追求那些别人告诉你你应该去追求的东西。
你以为当你考上好大学之后你会很开心,但是你没有。
你以为当你嫁给一个多金温柔的好老公时你会开心,但你反而感觉很空虚。
你以为当你赢得很多人的关注和认可的时候你就会满足,但这种满足却好像永远无法被填满。
Yes,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就像你看重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快乐,而你父亲看重的是赚到很多金钱的世俗意义一样,你们只是各自看重的东西不同而已,这无所谓谁对谁错,也不存在谁的选择更好或更坏。
这只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和喜好,仅此而已。
但问题在于所有人都在试图令别人变得和他自己一样。
你父亲自己看重金钱的世俗意义,他就想让你努力赚钱;
你的老师看重学习的意义,他就想让你努力学习;
也许等你为人父母的时候你也会给你的孩子说:学画画多好啊,老爸给你报个班吧!
但是赚了钱会开心的是你父亲,学习好了会开心的是你老师,你女儿画画学好了会开心的是你。
这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性被阉割和压制的过程。
假如你过去的生命体验都是你「被动」参与的,或者是按照别人的意志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会感觉没有在做自己。
如果我们没有在做自己,那么无论你过去的经验在别人看来多么的美好,无论别人眼中的你多么的成功,多么的优秀,你都会感觉到很不舒服。
4.
那我们应该如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想要的生活呢?
很简单,了解自己,做自己。
通常来讲,有两个步骤:
「修通阻碍」与「自由探索」
这两个步骤往往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你要开始修改和调整你的生活,将那些所有阻碍你做自己的东西都清除掉。
我们可以假设在你的精神层面存在着两个你,一个是你的「真我」,一个是你的「社会我」。(当然事实上这种假设是不存在,也不严谨的,“真我”这种说法也可能将你带入一定的误区,令你认为“真我”就和那个外在的你喜欢做的事情一样,只要去寻找到它就可以了。但绝对不是这样,这个比喻只是为了方便你去理解。)
你的社会我往往为了生存或者旧有的观念等而做出了很多的违背你本心的事情,比如你为了未来的生活而选择了一份高收益的金融行业的工作,但实际上你想成为一个画家;
你很想辞职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但你怕自己辞了职就养活不了自己了,所以迟迟不敢;
这二者的冲突往往令我们痛苦不堪。
那么修通阻碍就意味着你要解决这两者的冲突。
由于前文对于社会环境对于个人天性的压制的批判,这可能会令你认为,我会告诉你修通阻碍的方法就是让你的社会我彻底消失,从今后你完全从心所欲的按照你的「真我」去生活。
不,当然不是这样。
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样的年纪,你都已经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了很久,你是不可能完全抛弃你的社会我的。而且如果没有你的理性来控制你的人类天性中的懒惰、拖延等一些负面的习性,你完全地从心所欲的话,可能只会令你废掉。
所以修通阻碍的本质是指:你的社会我和你的真我的“整合”,并且,是你的社会我开始为你的真我服务。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画家,在一边工作的同时,一边在业余时间去画画会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如果你想辞职休养,那么等你做清楚了预算,攒够了钱之后再辞职会更为妥帖。
听起来我要你将你的社会我和真我整合,有点儿和前面的由于恐惧而不敢打破自己的社会我去做决定这有点儿矛盾了。
事实上这完全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
你因为不敢冒险,所以不敢辞职,而是一边工作一边画画,这和你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一边工作一边画画,虽然从表面来看,你的做法都是一样的,但对于你而言这有着本质的不同。
你自己会很清楚这有什么样的区别,你很清楚你做出一个决定是因为对某些束缚的恐惧,还是在你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做出的最好选择。
不过由于很多人并没有幸运到像前面我们所举的例子中那个从事金融行业还有一个自己的兴趣是画画的人一样,很多人往往连一个真正的兴趣都没有。
所以你需要“自由探索”。
去完成你在童年时候未能完成的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你对未知的好奇。
归根结底,你要做的事情是:
了解你自己,分析你自己,做出尝试和改变,探索世界。
是的,听起来都是很虚的词。
但是,你有试着在一张纸上记录你的想法和行为,试着分析这是你的社会我还是真我吗?
5.
你可能现在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你有试过在空闲的时候去做发传单、当服务员打零工这种事情来体验生活吗?
当你和朋友聊天时你预感到自己说出某句话是为了装逼,所以你主动控制自己没有说出这些话吗?
你有试过主动在大街上找陌生人搭讪吗?
事实上我们想去做一些事情的方法总是有很多的。但问题在于,我不能,也无法给予你一个明确的操作步骤的指引。
因为每个人的人格完善之路都是不同的,我们无法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告诉你,你去做那些事情就一定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在这些过程中也充满了非常多不确定的因素,你可能会面临非常多的选择。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态、你的想法、你的意识等这些你内在的非常微妙的因素都会对你造成重大的影响。
没有人知道你做出一个选择是主动地追求还是被动的逃避,我们不清楚你在有些时候所谓的顿悟是真的想通了还是只是在自我欺骗,谁能够了解你做出了一个决定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动机?
只有你自己清楚,只有你自己能够最了解你自己。
我知道我在最后给出的答案会让大部分的人感到失望。
但是我相信仍然有少数人能够读懂我的意思,他们能够明白从他们看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起就可以选择和以前不一样的道理,我也相信我在这篇文章中所传递的一些思想能够帮助这些少数人达成内在的进化。
我又能为你做什么呢?
不过是告诉你,这一切都要你自己为了你自己去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