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小课《高效阅读法》课程笔记
我们把卡片分成两大类:功能查询卡和趣味行动卡。
功能查询卡,就是记录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和使用知识的卡片。
趣味行动卡,则是设置不同的行动任务的卡片,让我们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我们在书中学到的知识。
我们先来具体讲解功能查询卡。
(一)素材卡
素材卡,是可以充当聊天或写作素材的卡片。比方说,我们在书上看到的金句、故事、概念、观点,都可以做成素材卡。
我们可以从一元笔记里找出想要运用的知识素材,经过精炼,变成素材卡。
这是关于情绪的金句,可以写成素材卡。
卡片的正面写标题;反面写具体内容。
提醒:一定要是你觉得,「有用」且愿意「运用」的知识才写成卡片。
因为写卡片的最终目的不是做笔记,而是要把知识变成行动,如果写了而不去用,就达不到我们的目的了。
(二)清单卡
清单卡,相对比较好理解。比方我们出去旅行时,会写一个旅行物品清单,以防止自己漏带东西。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将书中的知识写成清单,既能起到检查作用,也能辅助我们行动。
可以写张“转移注意力清单卡”。
之后就可以对照着这张清单,选择自己想要转移注意的方式。
(三)模版卡
模版卡,是可以直接套用,有固定格式的卡片。最常见的模版,就是“工作日志模板”。
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模版做成卡片,之后写工作日志时,套用这样的格式就可以了。
我们刚刚讲的三种类型的卡片,都属于这种拿来就能用的类型。
接下来要讲的两种卡片:方法卡、模型卡,会比前三种卡片的使用难度更大一些,不过实用性也很强。
(四)方法卡
我们看书很大程度上,是想找到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卡就是把书中的方法记录下来的卡片。
这页笔记就可以做成说“不”的方法卡。
下次遇到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时,要记得运用这张卡片上的方法。
(五)模型卡
模型卡,是专门记录各种有用的知识模型的卡片。
一开始,你可能很难自己总结出一个模型。不过没关系,一步步来,你可以先摘抄书里的或者课程中的模型。
可以做成“习惯养成模型卡”。
你想养成运用知识的好习惯,就可以利用这个模型。
通过想起知识(启动),实际运用知识(行动),在运用后得到奖励(成就感 /自我奖励),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养成运用知识的好习惯。
❤我是红尘,为做一个终身学习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