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句句诗都是画的“张三影”

高中时喜欢语文,在买来的课外资料书上第一次看到“池上并禽沙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句,知道了有个被誉为“张三影”的北宋词人。当然,他也是诗人,真名叫张先。

当时,我被“云破月”和“花弄影”这两个词组惊艳。想起夜晚阴云遮盖大地,月亮奋力从乌云中穿行出来裸露半截,大概就是“云破月”吧。夏日午后日光正烈,在树荫下歇凉,一阵风吹来,花丛摇动,影子短短长长摇曳多姿,就是“花弄影”吧。

张先是一个很洒脱的人,常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得到过晏殊的重用,和苏轼、梅尧臣等多有交往。他精力旺盛,即便年过六十也诗兴不减,王安石曾写诗赞他:“流连山水住多时,年比冯唐未觉衰。篝火尚能书细字,邮筒还肯寄新诗”

虽说张先写词善于描写影子,获得“张三影”称号,但他的诗作也一样地惊人!比如《题西溪无相院》: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这首诗写得相当高明,最大的特点就是句句如画,其次是描写细节非常精微到位。

首联“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写秋雨累积,溪水涨满,倒映天地,天光水色浑然一片。附近人家门前的河岸经水波洗刷,平坦无痕。

颔联“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浮萍破”这个细微的动作被诗人捕捉,看到了山的倒影在水中晃动。小船在返回时荡起波纹、听到了水草唰唰的声音——更加衬托出周围的静谧。连水波流过绿草间的声音都听到了!有的版本把“草”改为“棹”,意思是船桨。虽然符合现实情境,但意味却差了很多——划桨声只是写实,闻听水草声则反映了周围的静谧和舟上之人的孤寂,似乎偌大江面只有这一叶孤舟、一人独静、随波缓慢流动向前……

颈联“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这是一幅无言的画卷。一名僧人走入城里,没入滚滚红尘。远处过桥的人好似在画卷中行走。

尾联“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凭借着暂时的一阵秋雨,添的秋色更加浓郁。不能让芦苇长得更高更长了——会遮挡月亮的升起极其光辉。说明芦苇郁郁葱葱长势惊人!如此这般描写,为全诗增添了生机和情趣。这秋雨、秋月,这浓郁的秋夜味道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