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破罐子破摔,因为成绩太差。
事情是这样的,亲戚家的小女孩,14岁,初一,暑假期间因为向奶奶要了一百块钱,奶奶没钱给。于是小女孩摔门而出。
我了解到,这个女孩子的母亲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所以从来不给孩子零花钱,衣服文具什么的也从来不买,都是孩子奶奶买的。孩子有一部手机,整天沉迷于手机里的世界,妈妈几度差点砸了手机,却还是被奶奶拦住。妈妈怪奶奶太溺爱,奶奶委屈到抽了自己几巴掌以致卧床不起。甚至还传出了这女孩子在网上交了一个男朋友。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应该负首要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一生都会造成深刻的影响。也许妈妈应该抛下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和已经长大的女儿好好谈谈心。
这位妈妈与平常的家长不同,没有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疼爱。即使孩子成绩差,也不该成为你不爱孩子的理由。一个缺爱的孩子会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会让她努力想要从别的人那里得到自己从未有过的爱,所以她想找一个男朋友,来填补内心的空缺。另外,长期得不到父母亲关注的她,也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来引起别人的关注,比如说争吵,离家出走。
其次奶奶的溺爱,对一个孩子来说,会让她更加的任性。14岁的女孩子,在家里应该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她才会懂得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懂得父母,奶奶的每分钱以及吃的每粒米都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这种由自己产生的觉悟一般都有效果,孩子也会不再大手大脚。
这里再次强调沟通,14岁的孩子也算半个成人了,不能把她一直当孩子宠着,得让她明白一些道理,这些道理不是靠拳头和棍子来灌溉的。可以通过让孩子去实践,去劳作来明白珍惜的道理。关于学习这件事,除了本来的微不足道的智力因素,最关键的还是自己想学的决心。家长们应该趁早让孩子体会到不读书劳作的辛苦,以及读书带来的好处。我建议带孩子去北大,清华走走,感受学习的气氛,带动孩子好好学习的情绪。
父母离异导致孩子对婚姻产生的害怕的想法。
还是我亲戚的一个女孩子,17岁。父母离异,父亲再婚。母亲常年病魔缠身,依靠娘家救济和贫困金度日。孩子对父亲的恨极大,从来不叫爸爸。并曾经和我说,一辈子都不想结婚。
听到她和我说一辈子不想结婚的时候,我竟有一点惊讶。23岁的我现在对结婚都没有任何的想法,她小小年纪已经打定了主意。我想她的内心已经超过了17岁,甚至更显苍老。花一般的年纪,却因为童年的阴影,那双眼睛充满仇恨,失去了本该有的明亮。这或许是另一种悲剧。
依然离不开家庭教育这个话题,孩子对父亲的恨肯定少不了母亲的功劳。这位母亲总是用一种仇恨的眼光来看待父亲,让孩子中无意中也形成了对父亲的怨恨。虽然说,这种抛妻弃子的行为是很可恨,可是毕竟孩子还小,心智不成熟,容易被误导。这种事留下的阴影,会让她一辈子不相信男人,甚至于不相信除母亲以外的人。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没有爸爸”这种有色眼镜的歧视,让她丧失了很多应该有的乐趣。
我推测,她在学校没有可以交心朋友。她是孤独的,对未来没有信心的。所以她的成绩差,甚至易怒暴躁的性格都来源于此。
这种情况下,孩子应该适当的进行心理治疗,来获取一些帮助。孩子的父亲应该多关心关心孩子,偶尔谈谈心,解开心结。毕竟孩子很无辜,不要因为个人毁了孩子的一生。
妈妈脾气暴躁,让孩子成绩虽好却心中抑郁。
这是我做家教的第一个学生,二年级。成绩从来都是前五。她生日那一天,我带着礼物去她家,她在家里和同学玩,她妈妈出门给她买蛋糕。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似乎是让她开门什么的她没听见,于是她妈妈就大声说了她几句,小姑娘立刻跑回房间哭了。她妈妈的声音不大,但是就是脸色不好,从我教的那天起,我从未见她笑过,总是板着一张脸。
小女孩对妈妈很害怕,但是从我教她那天起,我发现她和她妈妈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她也从来都是板着脸,很严肃。弟弟进来玩的时候,她会以很凶的口吻让他出去,那种神情像是驱赶一头恶狼。我不禁对这一家子有点害怕。听在她家做保洁的阿姨说,她婆婆和她一张桌子吃饭,从来不敢吭声,对外面人都比对自己儿媳热情。究其原因,我想是妈妈出了错。
我们心中的妈妈大都是温柔的,爸爸才是严厉的。而这位母亲她却抛弃了本该有的温柔,担任起严父的职责。我们看的出来,她很爱自己的女儿,买蛋糕为其过生日。可是她的态度却存在一定问题,女儿不接受她这样的爱。爱,要以正确的方式,这样才会起到好的效果。我建议这位母亲反思一下自己的态度,偶尔温柔一把,对孩子对老公对婆婆都微笑着说话,是不是家里会多一些愉快的气氛。
小小想法,希望天底下的孩子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