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段时间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外面转了一圈,
总共历时18天时间,走了中国11个城市,
沿途经过了12个省份,横跨山区,高原,黄土,沿海等数种不同的地形区以及完全不同的人文景观。
而在这场旅途当中最有挑战的一项,就是每个人在旅游里面的预算安排,仅仅只有每人1500。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要在单人预算只有1500,
并且这当中还有绝大多数需要用于交通的情况下在12个不同的省份存活18天,中途没有返程票。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会按照时间顺序,将当时规划方案时的思路通过文字表述出来,并通过展现讨论方案时的思路转变以及试错,将规划穷游的方法间接分享出来。
注:在这需要先说明一点,下文讨论的穷游是指以最低的成本体验到尽量多的内容,但并不是网上传的那种没有成本,只要88元就可以环游中国那类。个人观点认为在旅游当中有两部分钱不能太省:安全和饮食。房子可以住最便宜的,但是一定要正规,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去省那几十块钱蹭别人的。交通也是,可以坐最便宜的火车,但是尽量少去蹭别人的车,尤其是自己一个人穷游的,更要格外注意安全。
以下,Enjoy:
## 旅途的开始:反本质主义者的内心狂欢
什么是现代社会?
面对着我们内外作为机械的,最为刻板的重复,我们从中不断地提取微小的差异,变易和变状(modification),这便是我们的现代生活
这句话读起来有点拗口的话出自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著作《差异与重复》
首先多数人都不得不认同的一点,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单一而机械的重复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无论是在18岁之前的高中,初中,小学,还是毕业之后参加工作,实习,赚钱,大多数的人的生活就是在重复中度过
但单有重复还不足以构成现代社会的基本运行模式,因为无论是古代还是原始人,重复的劳动都是基本且正常的现象
而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允许个体在大量的重复之中产生微小的差异。而这差异本身,就是每个人个体存在的来源
你在与他/她人比较时,和他/她人存在些许的不同,构成了意义感的来源
这些许的不同塑造了不同人的不同的人格,而人格的本质就是人生过往全部经历的总和
在每个人的不同经历的前提下,我们产生了不同的人格
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都或多或少会有类似的问题:生活在符号的世界里太过于深沉,以至于失去了自己与真实世界的接触
在重复着计算与推演的日常工作与学习中,过度的理性把我们困在了形式逻辑与符号的网格当中。而在符号的交互当中,异化的过程也能不断进行。
这也是旅途开始的原因之一:旅游是人生诸多经历当中,一种非常有效的产生个体经验的方式
这种直观的,脱离符号的体悟,正是结束大量机械与重复之后的内心所向。这便是这次旅途的开始:一场反本质主义者的内心狂欢。
## 思路的转变:HelloWorld
规划任何一场旅途的第一步,往往都是从规划路线开始
而在规划路线前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自己旅途的目的地在哪
因为这场旅途的性质是以感受为主,那么中途经过的地点最好是人文Or地理差异自然是越大越好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我们确定了这么几个点:江西出发,云南大理,四川成都,青海西宁,内蒙古呼伦贝尔,东北黑龙江漠河,山东烟台,江西返程
选择这几个点的原因也很简单,一路上除了没有去新疆那一块之外,中国大多数地区都逛了一遍,而且每个地区的人文和地理景象差异也十分的大,十分符合这次穷游的最初想法
但是当开始算账的时候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出现了:钱不够
这里钱不够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1.火车中途走了太多回头路 2.火车的总里程太长
这里关于火车票的票价计算有个很简单的原理,那就是某一趟车的火车里程越长,对应出来的火车票钱就越贵。比如虽然同样是从上海乘坐火车到达西安,同样是火车但火车票的价格却可能会有几十块甚至上百块的偏差,原因就是它们中途走的路线不同进而导致经过的里程不一样,最终产生价格的差别
除此之外中途在从成都到西宁再从西宁到呼伦贝尔的路程中,有很长一段路程都是回头路
综合上面两个原因,导致火车票的价格远远超于最开始预定的可以分配给交通的预算
而且这还是只计算了远距离交通,当我们到了市区要往周边地区出发的时候必然要乘坐客车之类的其他交通,而这些也是需要纳入计算的部分
这时我们被迫意识到,若我们想让这场穷游继续进行下去,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思路。
旅游的过程要比目的地更重要。这是我们凭借直觉不假思索而直接得出来的结果,但反思一下,为什么过程比目的地更为重要?
这就要牵扯到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目的是什么?旅游的目的地是什么?这时候你可能会说:目的不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吗?而目的地不就是我想要去的地方吗?这个回答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为了解释过程和目的的关系,这个回答就显得还不够深入
因此我决定再顺着这个逻辑往下反思一层:为什么我想要做这件事情?为什么我想要去这个目的地?
当我们顺着逻辑开始反思与猜测一个人目的问题的时候,结果就开始呈现非指涉性的特点了
当我们对自己说:“我们今年十一出去旅游想去xx看看xxx”的时候,我们脑海里面关于“去xx看xxx”这个行为就已经主动的赋予了其意义
而当我们真正到达xxx,就在它面前,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其实这一个到达目的地的瞬间什么意义都没有产生
因为那到达目的地的瞬间是完全不存在的,虚无的状态
而所有的意义的来源,都来自于我们在前往xxx并且在其周边的游览当中脑海里对于往事记忆的结构和回溯,来自于我们预先为其设定好的符号的重构,来自于过往我们看到的文化作品当中xxx的形象的残存。目的本身没有产生任何的意义,过程当中的直观体验,才是意义的来源
## 新计划与新问题:细节问题的再讨论
所以顺着这个逻辑我们转变了一下规划路线的思路
先确定火车线路,利用火车线路在地图上画上一个圈后,再看线路上中途都经历了什么地方。如果中途经过的这个地方我们认为值得前往,就将其纳入我们旅游计划中。
通过这种规划路线的方式有这么几个好处:
1.预算控制起来简单。因为一路上都是沿着火车选择前往的地方,因此只需要计算这整段经过的火车线路的总价钱,就可以得出我们所需要的预算。
2.由于我们只前往火车线路经过的地方,因此省去了一大笔用于城际之间交通的费用。
3.中途没有走回头路,进一步提升了资金的利用率。
由此,我们得出了一条新的旅游线路,以下:
从江西(具体哪里就不说了)出发,先确定一条向西出发的火车线路,经过:武汉——安康——成都,再从成都开始往北出发:成都——广元——西安,在西安休整后往东前进:西安——太原——济南——烟台长岛县,最后从烟台往南返程:烟台——淮北——江西。
在确定基本路线后,大概的路程所需预算也就可以进行统计了。
1. JIANG XI-CHENG DU 约230元
2. CHENG DU-XI AN 约112元
3. XI AN-TAI YUAN 约93元
4. TIAN YUAN-JI NAN 约86元
5. JI NAN -CHANG DAO 约75+13+30=119元
6. CHANG DA-JIANG XI 约170元
注:这里为了方便并没有把江西——武汉——安康——成都这种一条火车线路上的每一站的具体的火车费写下,而是只写某一段全程所需要的价钱。
按照以上的计算,远距离交通所需费用约为810元。
完成最重要的出行的规划后,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计划旅行的衣食住行中的剩下三个。衣的话建议内衣多带几套,我们当时是一人带了三套衣物,四套内衣(夏天)。除了中途袜子掉了几只之外,其他都没啥问题。
还剩下吃和住这两部分,而目前留给这两部分的预算,仅仅只有每人690,且要管剩下来的18天。因为我们一行一共有4人,所以目前资金池中的总金额为690✖4=2760.
要用这不到三千元的预算来管4人18天的行程确实有不小的难度。这当中有些部分的钱是可以进一步节省的,而有些则不行。
比如每日的“吃”就属于很难缩减预算的地方,吃的预算太少会身体的机能产生不良影响,其后果会直接影响人在旅游时的精神状态。而且在旅途的过程中,每日的运动量和耗水量肯定都是非常巨大的。
怎么解决吃的问题呢?如果是民宿的话还可以自己做(前提民宿有盐和油这些东西),要是住青旅或者酒店的话就不行了
在网上有些自热食物,价格有些也比较便宜。这里有一种买法,就是买商用的外卖料理包,五十块钱可以买十包,一餐吃一包的话就可以管十个主餐
没有饭但是菜量和你往常点的外卖量差不多,也是一种可以省钱的方法。但是饭还是要自己买然后还得热,而且是没有自热装备的,料理包就是只有菜,不带那些自热装备之类的。
在经过反复讨论后,最终放弃了全程自己做饭这个方案。大部分时间都还是会在餐馆吃,这部分的预算在计算后将其设置为了最低20每人一天,当中早饭晚饭就是鸡蛋+馒头,偶尔来瓶牛奶
中午四个人一共一肉一素or一肉两素,全部吃完也挺管饱(西红柿炒蛋yyds)。最终所需的预算总价计算后为1440,留给住的预算还剩下1320。
如何将住的预算进一步减少?关于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确定了两个方向去思考:
一是通过减少住的天数来节省预算
二是通过减少住一日的单价,寻找更便宜的房源
首先关于第一个思考方向,我们经过讨论后确定了两个措施:
1.将所有火车的开车时间都订在了晚上,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晚上在火车上过夜的方式减少住宿。
2.会有一两个晚上会在火车站的大厅里度过(这个后背我们实践后发现有的火车站会在12点就关闭大厅,因此我们被迫从火车站出来而去了火车站附近的公园睡了一晚。因为我们一行四个大汉而且是在火车站附近,所以还算安全。如果是一个人的话建议就不要尝试了)
通过这两个措施,我们成功将需要住宿的时间由十八天缩减为了十天。
然后说下第二个思考方向,也就是通过减少住一日的单价来减少预算支出
关于目前市面上最为流行的几种住宿方式,包括酒店,民宿,沙发客等,价格和特点也都各有不同
像我们一行一共四人,如果租那种最便宜的酒店的话,一间两张单人床的房间大概是70元一晚(这是我在路上遇到过的,如果你碰到过更便宜的欢迎留言分享)
而如果住民宿的话,则和地方有很大的关系
像是成都,西安这样的大城市房源较多的情况下,是可以找到八九十一晚的4人间民宿
而如果是在长岛县,广元这些地方想找到这个价位的就比较困难
如果是一个人出行选择住青年旅社的话,最便宜的三五十一个床位,也很便宜
在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最终确定了住宿的方案。全程以民宿为主,酒店为辅。四个人住民宿的话,平摊到每个人头上的费用就是一晚二三十左右的样子,价格还不错。人少的话可以考虑青年旅社。
关于租民宿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的相关APP,当中做的最的比较大的像是爱彼迎,携程,美团,小猪等。当中价格和房源的差别也有一些,可以下载后自己分辨。
## 结束:在那小径分岔的花园
在确定完民宿的方案后,计划的主体部分也就基本完成,而这篇文章的主体内容也到此结束了。另外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是在这篇文章里面没有讨论到的,像是出发前都要带哪些东西,到了一个城市后要去哪些地方等等,由于时间原因就懒得写了
写写旅途回来之后自己的感受吧。首先第一感受就是累,特别的累。每次上床之后人就直接瘫在床上,根本不想动一下。而且由于每天作息很不规律,使得人恢复精力变得更加的缓慢
其次是时间每天都过的很慢,旅游的时候对于时间的感受是不同于往常的。当时间不在作为一种符号来计量和测算客观世界时,非理性的部分就会影响对现实生活的解释。而这些回溯性的解释,就把既定的时间在时间轴上进行拉长
当我们在线性时间里面待的太久,以至于身边的所有的事情,感情都被量化,标签化的时候,或许旅行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去重拾我们对于世界的感受。而这一切的经历,都会作为记忆被层级化的记录下来,并最终化为我们的一部分。
旅游给不了什么意义,诗和远方哪里都有,不是只存在于旅途上。但是在外面走走确实是一种增加经历,丰富精神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