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追求因果是人类生存、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刚刚会说话的小孩子就会不停的追问为什么,不把问题搞明白就誓不罢休,所以追问为什么是人类原始而本能的冲动。人就是在不停的追问中认识世界,又在认识的过程中把提出问题归类总结,于是有了物理、有了生物、有了地理等等等等,但是有一类问题好像不是很好归类,比如人为何存在?万物的本源是什么?这些问题与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世界并无直接关系,但又像是一切问题的本源。虽说这类问题并不像物理化学一样有直接现实经验支撑,甚至解不解决它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但由于人类本能的天性,这些问题又是不得不去思考的,于是就有了专门研究这些问题的学问:形而上学,也是第一哲学。
古典哲学基本等同于形而上学,本质和存在是它研究的基本内容。而这些问题太过基础,基本等同于在最高意义上解释世界,比物理生物等更高一级,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百学之母。事实上,现代许多科学都是从哲学中分出来的,过去许多大科学家同时都是大哲学家,比如莱布尼茨、笛卡尔等等,牛顿的力学三定律就是出自一本名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书。
可是与科学不同,形而上学并不具备现实支撑。比如物理科学是我们观察总结现实世界的物理情况发展而来的,生物科学是我们观察生物得来的,而像“什么是存在”、“什么是无”这种问题抽象到根本没有任何参照物来做对照,是完全超越人类经验。因此关于这些问题的一切研究往往都是建立在一些无从考证的假设之上,比如存在创造世界的神之类。历史上许多形而上学家都在证明或假设上帝的存在,因此形而上学有时候也被称为玄学。
形而上学问题的真正答案对人类来说就像是用黑色的笔涂抹在黑色的纸上,古典哲学家对自己理论的证明都好比是在这张黑纸上用白色的笔画了一幅精密的图纸,告诉人们世界是这个样子的。而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样从来得不到证明,除非那张黑色的纸随着人类认识的增加慢慢变白,答案自然现象出来。但这张纸最终会不会变白,还是未知因素,也许对于人类,那是是永恒的黑暗。
仅仅通过预设实体进行逻辑推断,形而上学家的思想得不到真正让人信服证明,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不断推翻重建。观察哲学史,和科学史有很大区别。科学源于现实经验,每一次进步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除非发生重大的新发现颠覆人们以往的认识,科学基本是按部就班的前进。而哲学不同,它的每一次进展都靠的是推翻前人,另立山头。
哲学在原地踏步时,从哲学分化出来的科学却在一直进步,物理学的发展,人类认知的提升逐渐使形而上学的土壤消失,一直到了最后的形而上学家黑格尔,哲学开始转向。它开始抛开对世界原本问题的追索,转而回头以形而上学作为批判对象。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马克思都是在批判第一哲学的过程中成名。
回首曾经辉煌的形而上学,它的存在真的没有意义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否则现代哲学家也不会花大力气去批判它。形而上学,这个简单名字下的概念并不简单,不同时代的形而上学家对形而上学概念的范围都不尽相同,他们每个人的思想在当时都是具有颠覆性和震撼性的。尽管因为受所生活环境与年代的局限性所致,他们的理论可能因为科学的进步而显得可笑,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角度仍值得敬佩。
形而上学家一直梦想让哲学成为科学,虽然这种态度遭到了后来者的批判,但追求逻辑、以理服人的态度,促使了西方科学的发展。相比于东方哲学对待万物都是“无中生有”的消极观点,喜欢刨根问底的西方社会在科学技术上超越东方几乎是必然的历史过程。
即使现代哲学已经很少再关注形而上学哲学问题,但出于人的本性,即使不是哲学家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思考过形而上学中的问题。形而上学是不是真正的消亡了,我想这还难以确定,毕竟目前科学的发展和人的认知还十分局限,也许将来它会以另一种形式复活也未可知。生活在形而上学摇摇欲坠时代的黑格尔曾言: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却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庙宇里竟然没有神明供奉。此刻我特别想知道,了解了所有形而上学问题答案后的人类,将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