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于2024年8月1日实施的《稳定币条例》配套发布了《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旨在规范稳定币发行行为,确保金融稳定、投资者保护和系统性风险防控。该《指引》对稳定币发行人的牌照申请、运营要求和持续监管设定了详细标准,以下是主要要求的归纳与解读:
一、发行人牌照申请的财务条件
最低资本要求:
申请人需具备充足的初始资本以应对潜在风险,具体金额视发行规模、业务模式和风险敞口而定。HKMA鼓励“风险敏感型”资本评估方法,确保发行人具备足够的财务缓冲。
财务稳健性与持续经营能力:
发行人需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并证明其具有持续经营能力。HKMA将评估其财务结构、流动性状况以及盈利模式是否可持续。
资金来源合法性:
所有注册资本及运营资金来源必须合法透明,防止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行为。需提供详细的出资结构与资金来源证明。
二、人员资质与公司治理要求
负责人与管理层资质:
发行人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需具备良好的诚信记录、专业能力和相关从业经验。HKMA将审查其背景、履历及是否符合“适当人选”(Fit and Proper)标准。
公司治理架构:
发行人需建立清晰的公司治理机制,包括设立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确保内部决策透明、合规、高效。
外包管理控制:
若涉及外包服务(如技术平台、客户服务等),发行人需对外包服务商进行尽职调查,并保留对其服务质量与合规性的监督权。
三、稳定币储备资产的管理要求
资产储备比例与种类限制:
发行人须保持100%的稳定币储备支持,且该储备必须由高流动性、低风险资产构成,例如现金、政府债券或央行存款等。不得投资高风险资产。
资产托管与隔离:
储备资产需由独立的第三方托管机构保管,并与发行人自有资产严格分离,防止挪用风险。托管方须具备资质并接受HKMA监管。
资产估值与披露机制:
储备资产需定期估值,发行人须每日披露资产种类、金额与流动性情况,确保透明度与市场信心。
四、稳定币的发行、赎回与交易机制要求
稳定币发行机制透明:
发行人需明确稳定币的发行流程,包括铸造、销毁机制,确保其总量与储备资产保持一致。
赎回机制保障:
持有者应可于合理时间内以1:1的比例赎回稳定币。发行人需具备充足的流动性安排及应急预案,避免挤兑风险。
交易与结算合规性:
稳定币交易需符合反洗钱(AML)和客户尽职调查(KYC)要求,交易数据需保留完整并接受监管审查。
五、持续监管与报告义务
定期报告与信息披露:
发行人需定期向HKMA提交财务报表、储备资产状况、业务运营情况等资料,并在官网或指定平台披露关键信息。
压力测试与风险评估:
HKMA将要求发行人定期进行压力测试,评估其在极端市场条件下维持稳定币价值与赎回能力的能力。
监管干预机制:
若发行人出现财务困难、合规问题或系统性风险,HKMA有权介入管理、限制业务或撤销牌照,保障公众利益与金融稳定。
总结:
《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体现了香港监管机构对稳定币这一新兴金融工具的审慎监管态度。通过设定严格的财务、治理、资产管理和监管报告要求,旨在构建一个安全、透明、可信赖的稳定币生态系统。该制度不仅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也为全球稳定币监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金融科技枢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