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工作的大学同学玲打来电话,问我另一个同学月现在是什么情况,怎么突然发微信向她借2000块钱。
其实我也好久没有月的消息了,前些年因为工作原因,接触比较多,她前期在保险公司,后来跟着别人做风投,小赚了一些钱后,胆子越来越大,又是贷款、又是从亲戚朋友处借钱,投了100多万。
只是,没想到从头至尾这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骗局,100万人间蒸发了,最后找到了上线的上线,那人一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我没钱。
后来,无奈之下,把唯一的房子卖了,还了一部分亲友的债,还有一些外债至今仍未还完。
这几年没见过面,她具体在做什么工作,我还真不太清楚,四五年前送过外卖,之后在朋友饭店里帮忙;最近一次联系,是两个月前,得知她在一个熟人的小厂里帮忙管账,但不是专职。
除此之外,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工作了。
而她老公,最近这些年也没有正儿八经的工作,所以,两个人基本算是各管各的,谁也帮不了谁。
所以,她是出于什么原因突然向在外地工作的玲借钱,我还真不知道有啥特别的情况。
我知道的是,在这样经济萧条的年月里,即便是有稳定的收入,似乎大部分人手里也都没什么闲钱。
作为一名普通工薪阶层,普遍性的降薪,还有可能随时被裁员,房贷要还,一家老小要养,再遇上yq发不上工资,就算是有点老本儿,基本上也快入不敷出了。
玲的情况也差不多,在深圳上大学的儿子,每个月生活费就差不多是她工资的一半,母亲这几年身体不好,隔三差五就得住院,还有一些必须的人情往来,算下来基本存不了什么钱。
2000块钱,虽然不算特别多,但那也是自己的血汗钱,基于当前的社会经济情况,基于月目前的个人情况,玲猜测着,这钱大概率是要不回来了。
是啊,这年头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好心好意借出去的钱,要的时候却出奇的难,往往到最后,钱没了,情也没了。
我很能理解玲的心情,所以就让她务必要慎重,毕竟大家这几年也真的都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