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是棵常青藤,社员都是向阳花”这是一首公社化时期人们广泛传唱的歌曲。它传递了人民公社时期群众的喜悦心情,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的文化记忆。
伴随着大干快上的大跃进脚步,一九五八年,“文教农具厂”在文教镇南头的一块荒地上破土了。它的诞生为文教农业走上半机械化,提高农村的劳动生产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公社化时期文教人民的盛事。也是传统农具手工制作的历史传承。
文教农具厂总占地面积约七亩多,鼎盛时期职工总人数近二百多人,是文昌县规模最大的农具厂。厂区设有翻砂车间,谷车和凤柜等农具的制造车间,农具维修车间,椰棕生产车间,办公室,职工宿舍,职工食堂等筒易建筑。配备有翻砂炉,车床,刨床,电焊机、切割机、锯木机、椰棕生产线等生产机械和中型拖拉机一辆。生产的主要农具产品有:打谷车(脱粒机)、风櫃、犁、耙,铁铲、铁爪,传动齿轮和椰棕等产品。年产值超过二十多万元(七十年代的币值)。年产打谷车上千台、风櫃上百台,其它的小农具则按照计划生产。产品质量上乘,远销文昌,琼山,琼海以及其它县市,最远处曾销往广西等地。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全由本地农民工完成。
从一九五八年建厂,到一九九二年停产关闭,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历时三十四年。三十四年间,它为工业欠发达地区的农具生产补足短板,为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是文昌县乡镇企业的翘楚。工厂的历任厂长书记是黄德成、黄文通、许文安,书记符树发和陈川迫。最后一任书记兼厂长是邢诒甫。他们均为工厂的发展谋过事、滤过血。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走过,昨日的繁华已经不再,但提及工厂三十四年的兴与衰,最后一任厂长邢诒甫仍然心存不舍和自豪,对其当年的经历和成绩如数家珍。因为那是他们那代人付出的心血。是昨日鲜花流年香。(由邢诒甫厂长口述整理)
林道津
2025.06.10于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