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账是当下年轻人群体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用文字、手绘、剪贴等DIY的方式记录日常生活,形式灵活各异,随性、有趣又充满个性。可算是日记的升级版。
记录本身就有意义。将个人经历、见闻和体验以有形的方式固定下来,便是自己的一笔财富。
为什么大家出去旅游总喜欢拍照留念或者写游记和感想?虽然可能意识不到或说不清,但其实也是异曲同工之妙——你的潜意识已经在偷偷帮你积累自己的“财富”了。
关于记录,日本有位专攻于此并开发出了一套方法论的“手账达人”,他便是奥野宣之。
读书是我们所有的见闻、经历、输入中的一个方面。关于如何做读书笔记,奥野宣也有自己的见解,并且用一本书来介绍这种笔记法,便是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这是我看到的关于阅读方法书籍中个人比较喜欢的一本,因为它提出的“信息一元化”观念,和我自身在日常学习、读书、记录中的体会非常贴合。
奥野宣之,80后日本人,毕业于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从大学时代起他就开始做手帐,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手帐术,从此正式踏上写作之路。
他喜欢四处旅行,并用手帐记录旅行见闻,认为“旅行不是因为有趣才值得记录,而是记录后才变得有趣”。他鼓励人们利用笔记本记录个人的行动与见闻,记录各种场合所积累的经验作为“享受人生的方法”。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日本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他著有一系列介绍笔记本活用、信息收集与运用、创意激发等内容的深入浅出的作品,受到年轻上班族的热烈支持。其中包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旅行手帐完全指南》《智慧创造锻炼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着眼于用笔记本来引导和优化读书的整个流程: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全书可分为五个部分:
☞何为一元化笔记,及其重要性
☞如何列选书和列购书清单
☞如何做笔记
☞活用笔记,提高自己
☞其他技巧
📚01 笔记一元化
“信息一元化”是本书最重要的概念,体现在笔记上就是“笔记一元化”。
什么叫做笔记一元化呢?就是用一本笔记,将与读书有关的一切都写在上面,它既是读书笔记,同时又包含购书清单、剪贴本、随想笔记、创意思路等。将所有的信息集中化、一元化。像是一个小型的“个人数据库”。
☞随想笔记:记录平时的任何感悟。
☞购书清单:记录想读的书。
☞各渠道的剪报:报刊杂志、出版社广告、宣传页、名人采访等。
☞读书笔记:将读后感以文字形式保存。
一元化笔记可简单理解为,“在一本什么都可以写的笔记本里,增加关于读书的记录。”因为关于想读的书的信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所以把“读书相关”的内容和“其他内容”分开是很难的。
一元化笔记有许多优点:简单易懂、自由度高、容易坚持、集中度好、不易混淆、便于活用等。
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良好的集中度。就像物品收纳一样,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块,简单明了,易找易用。
信息分类固然有好处,但同时也会带来弊端,因为隔离和疏远,查找、分类、保存、记录都要分去精力,反而不能集中火力于真正需要的地方。
在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感觉,比如,准备写一篇文章,便开始努力回想这个素材放在哪了,那个我记得好像在哪看过…等到分门别类地找到,灵感已经消失。很多时候,阻碍我们活用信息、素材的障碍,就在于这些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细节。
“思考让人深陷迷雾,闪现的新点子如果不记录下来,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再也寻不回来。”由于思想捉摸不定,只有让思考书面化,摆脱抽象状态,才可能在用到的时候信手拈来。并且,记录的过程,会逼迫你的大脑进行一次梳理,同时也加深了记忆。
创作者的好点子往往都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间产生的,却能带来巨大的影响,它们经过后期加工变成了非常优秀的作品。
很多名人都喜欢随身携带笔记本。比如俄国文学大师果戈里。他学识渊博,著述颇丰且其作品非常忠于生活。他的一大爱好便是写笔记,人称“笔记迷”。这一切都源于他长年累月如蜜蜂采蜜般不辞辛劳地记录阅读心得、奇闻趣事、风土民情等。正是这些积累而来的“数据库”,让他在写文章时游刃有余。
那么怎么做一元化笔记呢?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按时间顺序记录,标注日期,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剪贴等。
以读书笔记为例,作者在这里提出了“葱鲔火锅式笔记”。先写上日期、书名、作者名,随后在下面分条陈列摘抄和评论。一条摘抄后跟一条自己的评论。如下图:
其中“◦”后是摘抄内容,“⭐︎”后是自己的评论、思考、感想或补充等。
千万不可小看评论。自己当下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读书时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考的源泉。
📚02 购书清单的诀窍
购书清单看似简单、无足轻重,实则很重要。借助它,我们筛选和标记真正想读和应该读的书。更重要的是,用它指导我们购书的过程,会直接带来改变。不再会因为头脑发热,或是被有趣的导语、精美的封面吸引,而买下不需要的书。
就像去超市购物一样,如果不列一张购物清单,很容易忘记想要买什么,更糟糕的是还会不知不觉买回一堆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东西。
读书清单就是一份有别于笔记本的专用表格。主要记录三类信息: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分为三栏。一目了然。不需要很复杂,越简单越好用。
载体也不必拘泥,纸质或电子(如各种笔记本APP)都可以,或者使用一些网站平台,比如豆瓣。
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无论在哪里看到,立刻记下来,回去查、筛选,形成单据。之后带着清单去书店购买。即:随想笔记→网络检索→购书清单→入手。
这么做有几个好处:
首先,可以帮助自己确认此次读书目的。带着理由和意识去读书,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其次,我们通过记录掌握选书的主动权。因为只有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反映自己真正需求,从而帮自己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这里还有三个小建议:
其一,去实体店购书。因为这个过程中的种种体验,比如某本书总是断货、清单上的书和同一货架上其他书比较,以及自己种种心理活动等,会让我们对书本的印象更深刻,从而帮助我们加深对书本内容本身的记忆。
其二,找到能帮助自己找书的“枢纽书” 。相比畅销榜单、广告等推荐,我们更应珍惜读过的书中里推荐的书或参考文献等。因为作家每年出书数量有限,所以书中介绍的这些书往往都是经过作者严格筛选的,值得一读。而且这样做还能带来连续的阅读体验和知识的体系化。
其三,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百科全书、地图、图鉴、统计数据、年表、词典、年表等这些参考书是非常优质的信息获取渠道,能大大提高你的信息收集能力。
📚03 用读书笔记提高自我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通过撰写读书笔记,将读书变成一种体验,其中包含了阅读过程中的吸收、联想、思考,看过的书评、博客,与此相关的生活中的见闻等,这所有的一切会形成某种思考的线索,在不经意的时刻跃出水面。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与书的互动。正是这种主动,让你真正掌握书本内容,并且和自己原有的思想体系发生融合。
与此同时,这种融合和碰撞会带来创意。“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这也是头脑风暴法常常能带来创意的原因。
使用笔记本后,书中的内容便不再封存在书架里,而是被释放出来,成为可以灵活运用的创意素材。
做好笔记可以为写好文章打下基础。因为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可以练习写作技巧、提高对文章组织结构的把控能力、拓展思想深度。
📚📚📚
读书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若想收获满满,只是简单读过可不行。好似我们从地里拔了一根萝卜,只生吃了,觉得还不错,但其实,若是我们将它通过凉拌、炒制、烹煮等方法做成更丰富的菜式,它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便介绍了这样一套“烹饪”方法,以笔记本为“厨具”,把读过的书加工成为精神财富大餐,让自己“吃”了后有所提高。
人生也同样需要积累和付出努力。
最近看到的某档音乐节目中,导师李荣浩和选手聊起,在追寻自己目标的道路上经历过的“困顿过往”。其中有几句话我印象深刻:“我从来不觉得这一段是苦的,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说太重要了,非常宝贵,我们可以称它为「灵感堆积」,这些劲儿全都在你心里,早晚有一天你写歌的时候会写出来。”
每个人的人生体验都是一笔财富,就看你会不会做自己的“厨师”。
- End -
「本文由 @粥粥Laraine 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