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老师跟我说女儿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扮演大灰狼,让孩子们拿着足球穿过小树林然后去打大灰狼,她玩了一次害怕不玩了。
下午接回来时她很开心,她也没有主动提起这件事。我看到老师发的照片,假装问她,你们在干什么呀?她就开始阐述事情了,越说越哭,最后说我不想上幼儿园了。
我抱着她面对她跟她开始了解事情的原委和她是怎么想的了。
“你是害怕大灰狼吗?”
“是”她点点头。
“怕大灰狼什么呢?”
“怕他会吃了我。”
“那你们攻击他,他有没有吃啊?”
“没有。他有尖尖的爪子。”
“有尖尖的爪子啊,体育老师是带着手套吗?”
“没有”
“你们是猎人吗”
“是,我们是小猎人”
“那猎人可以打败大灰狼啊”
“大灰狼太大了”
“你们是不是有多的小猎人,多少个来着,1、2、3~~30个那么多”
“大灰狼太大了”
我需要了解具体的场景。通过老师的描述,图片以及她的言语中。我大致对大灰狼的游戏场景有个呈现。大灰狼的故事她是有了解的,平时在家里也和爸爸叔叔玩过。我在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烈的情绪。她言语中大灰狼他有尖尖的爪子,因此我觉得她大脑对大灰狼具体形象化了。
“你们还有武器啊,足球啊”
“足球打不了他的”
我知道了第二点:她没有力量感,她觉得大灰狼太大了,小猎人小,足球是足球,打不了大灰狼。她不认为他们可以打败大灰狼,然后他们会被大灰狼吃掉。于是她选择了不玩了。
我们试图去解释他只是个游戏,大灰狼是老师扮演的。就像是猫抓老鼠的游戏一样。可是她大灰狼可怕的形象太入脑了,脱离不出来。
我们开始帮她回顾“猎人是用什么打败大灰狼呢?”她说“枪”。她开始找到打败大灰狼的方法了。她爸爸说“我现在是体育老师,扮演大灰狼,你可以来打败我了。”于是枪嘣嘣的打。中间她爸爸尝试引导她可以用足球去攻击,她还是执着于枪。她爸爸说,“我害怕枪也害怕足球。”我在旁边假装手里有足球扔出去边说‘那球其实是枪的炮弹来的,嘣’。每打一下她爸爸配合被打的动作表情,开始笑了,也逐渐进入状态,开始大喊大笑了。最后大灰狼被打败了,爸爸说“你们那么多小朋友太厉害了,把我打败了”。她兴奋地说“我们有30,100个人那么多噢。”游戏反反复复玩了很多次,攻击方法逐渐升级(目的是回到学校的用球方式去攻击)。用手感觉抛球一样跑过去攻击;后面拿实物球,一开始她拿枪,我拿球。她还是不愿拿球攻击。在攻击过程中偶尔给颗球给她攻击,然后两人都拿球攻击,后面我尝试退出,让她自己一个人拿球攻击。整个游戏过程持续了1个小时,还不愿停,后面她还一直想着法子攻击大灰狼。整个过程她都是兴奋大喊大叫,攻击过程中从一开始害怕靠近到最后眼神坚定的对着攻击,玩着玩着她会说“假装我们这里是清华幼儿园”。这游戏旨在让她体现到她的力量感以及释放她的情绪。后面问她如果学校再有这样的游戏,敢用球攻击大灰狼了吗?她兴奋地说用枪。虽然和我们的想要的答案不太一致。但已经不是那种害怕的感觉了。游戏帮助她把情绪发泄了出来,虽然还没有全部解决她的想法。晚上睡觉也没有听她梦话这类语言。她对负面情绪很深刻,消化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看看后续她是怎样的情绪再进行处理了。
末尾:女儿她不是直接表达自己想法的性格。比如这次游戏,表面她是害怕大灰狼,更深层次是她觉得没有力量打败。但她不会一下子就表达说我打不败大灰狼,这需要通过语言引导一点点引出来的。游戏的设置上可能让她觉得不合理,比如足球打不败大灰狼,这需要一个连接点。比如这个大灰狼害怕足球的攻击,或是现在足球变身成为一种厉害的武器。老师被攻击时如配合一些被攻击到的表情可能会让孩子更有成就更入戏。
这种打闹游戏不定期都要玩耍下,据观察所有小孩子都喜欢玩,无一例外。这个游戏中孩子都会很投入的大喊大叫大笑。孩子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压力,大人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其实孩子会面临的一定的压力去面对。而这游戏有助于她压力的释放,然后更好的调节她自身的情绪平衡,对她的情绪稳定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这件事提醒我,是时候再重温下游戏力书籍了。女儿进入幼儿园,进入了新的阶段,面对了新的压力,我也需要及时补给下能量来应对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