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起时间,我都是用来打卡的,然而昨天早上,我突然想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因为周末游玩感受到了春意盎然、春暖花开,却迟迟没有动笔。灵感这个东西,来得匆匆,去也匆匆。灵感不够,只能拿起书来读,大概是晨起精神气足,又无人打扰,沉浸于知识的海洋,完全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一口气看了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哎呀,作业又没按计划完成!上班时间还有三十分钟,吓得我连忙洗漱,飞一般的速度出了门。
上班的路上,我一边自责,一边自我反思:为什么一看书就忘记时间呢?尤其是小说类的,瞬间陷入,无法自拔。为什么工作的时候不会废寝忘食呢?看到作业内容之后,终于明白原来这是太过投入,不小心进入了心流状态。要是随时能够进入这样的状态,是不是可以直接飞升上神了?
一、什么是心流?
《思维的精进》是这样解释的——
有没有体验过这样一种感觉:当你正在从事一件事情时,时间开始飞逝,杂念迅速消融,你觉得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处于一种巅峰状态。这种感觉和状态,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作“心流”,也叫涌流。
心流是意识的一种最佳状态,是一种极致的专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感受和表现都处于峰值,我们既感受到了快乐,又展现出最好的状态。
当我看书的时候,我感受不到饥饿或劳累,时间被忘却,个人的精神力完全投入其中,这种感觉就是心流。
那么最近陷入爱河的闺蜜是不是也进入心流的状态呢?否则不会直接把我抛到九霄云外去。
虔诚的的信徒们,三拜九叩去朝圣,不顾风吹日晒,无惧世俗眼光,难道他们是长久处于心流状态?
通过片段阅读,我思考了自己能够触发自己心流的一些活动,主要是阅读、写作、亲近大自然,但是不是每次阅读、写作、亲近大自然都会产生心流,只有在安静的环境,自己能够把控的事情,才比较容易产生。那么,问题是如何控制心流的开关?
二、如何打开心流的开关?
1.足够的内在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内在动机能够促使你主动去做这件事,比如我爱读书、爱写东西,那么读写就是一件特别享受的事情,如果不是致用类的书籍,阅读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放松方式。
即时的反馈,也能够提高个人的兴趣点,以及幸福感。从前读书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数学很难,尤其是女生,而我却觉得数学是很有意思的,原因就在于有一次考试成绩好,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而后我就特别期待老师再次表扬我,所以每次考试不仅不害怕,反而很期待。
再说训练营的作业吧,第一份作业发到群里,就有一位教练给予反馈,我非常开心,写作业的积极性大大地被激发。今天写作业的时候,把“继续参加下一期RIA训练营”作为行动目标之一,得到群里两位教练的反馈,简直是受宠若惊!
除了“苹果”、“番茄”这样的精神奖励之外,物质奖励也是必不可少。比如订立目标的时候,别忘记给自己设置奖励措施,如果直接奖罚红包的话,效果更佳。
2.清晰明确的目标
米哈里认为,拥有清晰的目标是心流体验的前提。虽然目标有时会发生改变,但我们行进的方向是不能错的。当我们全心全力投人去实现目标,不为任何其他的诱惑所动摇时,我们才能获得心流体验。
3.难度和能力要匹配
心流的产生依赖于个人能力与挑战难度的匹配。设定目标的难度不宜过高,否则压力太大;也不宜太低,否则没有挑战性,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有人说是比自己能力略高10%的任务。难度适中,阶段性可做调整,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挑战更高的目标。
三、全情投入,成为高效能人士
大家也许会说,现代生活节奏太快,白天忙着工作,回家又是老婆孩子的,根本静不下心来看书。那么可以尝试一下,先练习精心冥想,让高速运转的大脑渐渐慢下来,然后再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目前的任务,可以极大提高效率。
对于工作本身,我们并不厌烦,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是日复一日的做重复性强的事务性工作。鉴于此,应适当提高工作难度,让日常工作多一些有挑战的内容,这样既能提升工作能力,也能持续成长。另外,尽量保持良好的环境,不可太嘈杂,也不宜过于安静,太安静的话,可以播放白噪音。
工作之余,多一些艺术类的爱好,比如绘画、舞蹈、歌唱、弹奏乐曲等,能够快速让人全情投入,进入忘我的状态;运动类的活动也很容易进入全情投入的状态,比如说打篮球、打羽毛球。但是看电视剧、看小说等就是不一样哦,这是一种被动的休闲,内心缺少充实感,不算是心流状态。
对于我来说,读诗写诗的时候能够进入一个理想王国,思想和情绪任意驰骋,灵魂可以得到休息和滋养。但是觉得写东西是比较私密的事,也因为写作能力有限而羞于公之于众。今年计划6月左右参加一个写作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改变目前摸爬滚打自生自灭的现状,这是在兴趣范围之内的,挑战与期待并存……
设定目标:每周写一篇诗歌,周日前完成;每月顺利完成4篇的话,就奖励自己看一部电影,否则,罚自己买一本诗集,没错,买书就是惩罚。
提升写作能力:参加写作班,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奖励自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今年未完成的话,罚自己手抄50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