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4期《教师博览》刊登的《管建刚的教育世界》一文写道:
每天,孩子们要写一则“每日简评”,聊聊数语,建刚说:这是让孩子们学会发表与积累。
这里,“聊聊数语”的“聊聊”显然用错了。
按照上下文意来推断,“聊聊数语”就是“不多的几句话”,“聊聊”应当是“少、不多”的意思。但“聊”字单用不作形容词,可以当动词“谈、闲谈”讲,如“闲聊”、“聊天”等。“聊”重叠成“聊聊”,仍然是动词,如“咱俩聊聊天”,绝对没有“少、不多”的意思。
与“聊”同音的有个“寥”字,是个形容词,表示“少、稀少”,如“寥若晨星”。“寥”重叠成“寥寥”,意义和词性并没有改变。文章中经常可以看到“寥寥数语”的说法。可能就因为“聊聊”与“寥寥”的读音相同,作者一时大意,把两者混淆起来了。
现在经常看到有人把“服膺”错写成“服赝”,例如:
辜鸿铭服赝、推崇我国的固有文化。他认为:“英国人博大而不精深,德国人精深而不博大。唯有中国,既博大而又精深。”(《“文化怪杰”辜鸿铭的东西南北》,载2007年第4期《教师博览》第40页)
“服膺”是个古汉语词,出现得很早,始见于《礼记·中庸》: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朱熹集注云:
服,犹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
朱熹的注说得很清楚:“膺”指人的心胸。“服膺”就是牢记在心里,衷心信服。
“赝”义为“假、伪造”,是个后起字,但它的古字作“鴈”、“雁”,却出现得很早。《韩非子·说林》:
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鴈往。齐人曰:“鴈也。”鲁人曰:“真也。”
这里的“鴈”就是“假”的意思。为什么“鴈”有“假”义呢?清吴景旭《历代诗话·赝本》说:
鹅酷似雁,而德不然,故凡以伪乱真者曰雁……陆机云:“人莫分于真雁。”韩愈诗:“居然见真雁。”古乃以雁为赝,亦借用也,今作赝。
吴景旭关于“鹅酷似雁”的说法,是否确有依据,未见前人记载,只能聊备一说。但《韩非子·说林》中的“鴈”字释为“假”义,则是毫无疑问的。
由于古代曾经以“贝”为钱币,古人造字时,凡是与钱有关的字大多从“贝”,如:贡、财、责(债)、货、贷、账、贩、贪、贫、购、贮、贯、贵、贱、贳、买(買)、卖(賣)、贸、费、贾、贿、赂、资、赁、赃、赈、赊、赏、赐、赔、赠等。收藏或经营古器、珍玩的人极其重视真伪的辨别,一旦被人以假乱真上了当,将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所以人们就在“鴈(雁)”字下加上“贝”字,造了个“贋(赝)”字表示“假”义。从词典提供的书证来看,“赝”字的最早出现,大概是在南北朝。
“膺”和“赝”虽然字形比较相近,但“膺”读yīng,“赝”读yàn,音既不同,意义则差得更远,认真加以辨识,还是可以分清的。希望以后别再把“服膺”误写成“服赝”。
(原载《咬文嚼字绿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