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工作中,我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不知不觉,工作已经九年了,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已经是经验型教师了。
但是最近,总是觉得自己不会上课了。对一篇文章缺乏自己的理解和解读,教学的语言也略显苍白。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每一天的工作,按部就班。每一天一进校,我就要做好心理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学生之间的小摩擦,家校沟通,活动策划等等。课间休息十分钟,还需要在楼道护导,看护孩子们的安全。也就是说从进校的那一刻,我的时间就不再属于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被填满。
而真正需要我提升自己的事情,或者说提升自己的时间,被最大限度的压缩。等到回家时,已经精疲力竭,没有一点精力,再去阅读,去反思,去总结……
就连休息时,也看不进去一部电影,懒得给自己做一顿饭,大概只有“躺着”才能让自己稍微放松下来。
我也很害怕,这样的模式节奏,会让自己失去核心竞争力。而自己急需补充的“文化体力”,却不知道在哪里抽出时间。有时候,真的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当前复杂的环境,问题,让自己已经没有多余的心力去做提升自己的事情了。
日复一日,循环往复,疲于应付,自然也就谈不上在工作上还有多少创意和激情。缺乏“深度思考”,当然也就无法做出更为精细化的行动,去升级自己的认知。
给自己松松绑吧,每天抽出10分钟,关照自己的情绪和内心,去做提升自己的事情,哪怕是5分钟阅读呢?一点一滴地去收复自己的“失地”。加油,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