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萍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1-01
第二章 我们内心的冲突
1、人生要想抵达一个亮点,往往需要穿越无数的至暗时刻。
2、职业千千万万,读书却是通用的方式,会让我们在职场乃至整个人生中都受用。
3、为什么要读书呢?我们因为无知而去阅读,而我们越阅读,我们越承认自己是无知的。你越阅读,你越站在人类知识的巅峰,望尽天涯路你才会发现,你是如此地渺小。
4、任何职业能否当饭吃取决于你做得好不好和你喜不喜欢。
5、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可当你真正走过他走过的路时,你连路过都会觉得难过。有时候你所看到的,并非事实真相,你所了解的,不过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杀死一只知更鸟》
6、你们这代人的日子,比我们那时候难多了,你们现在不“卷”也得“卷”,因为翻牌太快了,总有人正年轻,总有人更好。
7、选择拿命去换钱,换时间,换成就,换成功,这都是世界上最傻的事。我们说的一切努力都是在健康的前提下的努力。
8、努力是在有效的时间里做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这是一个智慧的选择。
9、千万别让自己活得拧巴。调整奋斗的节奏,调整内心的平衡,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座山,好好地去攀登吧,咱们都别白来这人间一趟。
第三章 原生家庭的缠绕
1、孩子,别闷着头想答案,迈出步子才能去找答案。
2、妈妈的心眼儿可能就这么小,你非要整天在她心眼儿上戳。她的心眼儿很小,但你可以心胸宽广,因为你的见识多,你的文化比她高,没本事的人才回家治理父母。
3、原谅父母,这是给自己的心松绑。就像两条绳子结了疙瘩,你使劲扯,用多大力气你都扯不开,你生气,不理它,这个疙瘩也不会消失的。可你主动把它拿起来,好好琢磨一下,换换角度,换换方法,不较劲,心平气和的,这个疙瘩自然而然也就解开了。
4、老天爷是公平的,你可能在某些地方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会从另一个角度给你补偿一些东西,有时候这种补偿你都意识不到。你看上去失去了,实际上获得了;你看上去获得了,实际上又失去了。
第四章 我们和孩子一起长大
1、让孩子在这种适度的距离中有自己的思考,这点很重要。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在慢慢形成,你离她太近,什么都替她盘算好,其实也是无形中挤压了她的心理空间。而你跟她保持一点距离,她不会过得不好,反而心里会宽松,不会一门心思地和家长对抗,也就是所谓的青春期叛逆。
2、现在这个社会,如果不在自己心里面安一个开关,可能就会一直烦闷。因为现在的社会环境、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们也得学会调整。这种自我调整的思维,也可以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的话,我们就会逐渐成为一个可以操纵自己命运的人。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痛苦、绝望都来自心态和情绪。
3、我个人觉得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智,他就会选择他想要的生活,他热爱的生活,他的痛苦就会少很多。
4、一个人走到社会上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社会的态度,而这个态度形成的关键在于他在原生家庭里过得是不是很舒适,很有尊严,很快乐。
5、人都是这样,所有的困惑和烦恼都是自己跟自己在对抗和纠结。
6、姥姥用最直白的方法让我明白自己并非一无所有,凡事她总是往好的方向去引导,温暖了我一辈子。
第五章 我与人生的战役
1、顺其自然和命运,这都是人们对自己的安抚。你内心要有这个向往,你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
2、孩子,心怀美好的同时也要面对现实,这样更容易接近幸福。
3、如果凡事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敢迈步,那你的人生基本就困在原地了,永远没有惊喜,不如带着好奇心尝试着往前走,尽力而为就好,欢喜就好。
4、伊莎多拉·邓肯告诉我们要把自己看成一棵树,一棵树需要浇水,需要经历风雨才能枝繁叶茂,然后从极盛走向枯萎。生命当中有四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季有每一季的风景,你不能因为不喜欢冬天就不过冬天。生命的自然法则是不能抗拒的,能够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认知,你才有可能活得从容一些。
5、尽管眼前漆黑一片,但是明天天会亮。
6、我们对物质的需求很少了,能永久带给人幸福和快乐的只有内心的丰盈。
7、晴朗的日子是上天让你看得更远,落雨的时光是回忆给你的馈赠。
8、梁晓声:不懂得适时放弃的人,其实是没有活明白的人。在你的一生中,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占为己有,你只能够获得其中的某一种而已。追求体现着一种自信,放弃也同样体现着一种自信。适时地提醒自己调整人生的方向,不但要经常问自己到底要什么,还要经常问自己多少才是够。这样跟自己对话之后,人生的压力可能会相对变得小一些。
9、生活是要调节的,不能老想着自己委屈。
10、找回自己,接纳自己,相信自己,你的人生才会闪闪发光。
11、请你相信,相信人生值得。
墨珏
202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