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包括养心,养性和养生。
2.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瑕,何瑕治事?
3.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天冷时就想夏天舒服,天热时,又想冬天的好,一年四季,都没有舒服的时候。如果能放下这些不切实际的念头,那么,无论身在何处,环境怎么样,都能够感到安定,粗茶淡饭胜过饿肚子,茅草房好过露宿。人生如果能知足,就会消除烦恼,得到快乐。
例子:
一天,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时,遇到一个信徒,正怀抱着一捧鲜花来供佛。无德禅师认得这个信徒,他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摘鲜花来供奉佛祖。无德禅师非常欣赏地说:“你每天都这样虔诚地用鲜花供佛,来世会得庄严相貌的福报呀!”
信徒回答说:“这是应该的,每当我带着鲜花来到佛殿时,便感觉到心灵宁静清凉,可是一回到家里,心灵马上就被尘世的喧嚣所干扰,变得很烦躁。我又不能离开尘世,可是在尘世中,人如何才能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我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给花换水,
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花梗的一端泡在水里容易腐烂,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是呀,保持清净心,就像你每天给花换水一样道理,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去掉变质的、不好的杂念,就可以了。
信徒听后,欢喜地作礼,并且感激地说:“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很多人就像这位信徒一样,常说想逃离尘世,去山间过闲云野鹤般的日子。好像变了环境,就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就能让自己得到真正想要的生活。其实,正如陶渊明的诗中所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要我们的心灵能够消除杂念,无论在哪里,都能得到真正的宁静。
4.一个心中装满欲望的人,即使身居深山古刹也无法平静;一个内心无欲无求的人,即使住在闹市也不会觉得喧嚣浮躁。世上的烦恼多,皆因世人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才会产生很多欲望和烦恼。假如能明白连身体也在幻化中,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握和拥有的,用不着抱怨这个、抱怨那个,那么世间还有什么烦恼能侵害我们呢?
5.利关不破,得失惊之;名关不破,毁誉动之。
6.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知足是由人,知止是由自己,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
7.“一粥一饭”的说法来自一个佛教故事。
仰山禅师问师父沩山禅师:“师父,等您圆寂之后,如果有人问起师父的道法是什么,我该如何回答?”
沩山禅师只说了四个字:“一粥一饭。”
为什么说一粥一饭呢?因为在禅宗的寺院,早上吃一顿粥,中午吃一顿饭,晚上不吃东西,所以,僧人每天只吃一粥一饭。沩山禅师这样回答,是不是说他每天只吃粥吃饭混日子就可以了?当然不是,禅师的意思是说,无论人有多少欲望,其实每天只需一粥一饭就足够了。就算你是皇帝,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天三顿饭,沩山禅师用“一粥一饭”四个字告诉人们要学会知足。
8.曼德拉说:当我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的那一刻,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若不能把悲伤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身在狱中。
9·怎么样息谤呢?
就是无辩。人要是受了诽谤,千万不要分辨,因为你越分辨,诽谤反而弄得越深。比如一张白纸,偶然误染了一滴墨水,这时你不要动它。你不动它,它就不会再向四周洇开。倘若你立刻想要它干净,一个劲去擦拭,那么,墨水一定会扩大面积,玷污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