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关基金和股票的话题一直充斥着各大新闻媒体,在接近年終的时候,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股票或基金投资,不少朋友向我咨询,哪些基金涨势好、哪些股票还有机会。
一般在这种时候,我都不会推荐,因为行情永远都是在变化的,即使你判断出了80%,但那剩下的20%的变数,仍然会使你的整个投资逻辑完全颠覆,并且未知事件出现的概率越小,往往造成的影响就越大,所以,即使是对再要好的朋友或亲人,我也是一直谨言慎行。
虽然是谨言慎行,但对于朋友,我还是会跟他们探讨一些偏宏观方面的看法,了解一下他们是否对整个市场、整个金融环境有足够的认知。
就在这个和不同人交流接触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是贪婪的。
这群人中,很大一部分人是90后的年轻人,他们大多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着比较前卫的财富观,懂得收入不仅要靠劳务,还要靠投资。
他们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几年,或多或少的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不过大多数之前并没有过多的接触过证券投资。
他们虽然知识丰富,但并没有盲目的自信,知道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做,因此他们相比股票更倾向于与选择基金。
他们务实肯干,懂得这世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因此他们也并没有对投资的收益抱有太高希望,比贷款利率高就行,比通胀率高就行、甚至比余额宝高就行。
他们更懂得,收益伴随着风险,是投资就会有风险,因此他们也都是做好了长期持有甚至长期追加的投资计划。
但是,但对于风险的概率和风险的程度,或许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是一无所知。
不知道在购买基金的时候,大家都有没有仔细阅读风险揭示书,估计大多数人都没有完整阅读吧,觉得这是一个流于形式的东西。但实际上风险揭示书上的每一条风险,都是市场上随时随地在发生的。
货币政策风险:今年疫情会不会缓解、经济会不会复苏、放水会不会持续,如果不持续会不会收紧。
流动性风险:我们持有的股票,后续还会有谁给我们接盘,基金在密集赎回的时候,会不会造成持续下跌。
管理风险:基金经理的能力如何、风格如何、经验如何等等。
如果说上面这些常见的风险会使你亏损,要你的钱,那么一旦触发小概率风险,则是要直取你的身家性命的。“股神”巴菲特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股神。为什么只有一个,是因为剩下的99%的准神在通往真神的道路上,基本都死在了小概率事件上。
例如经营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甚至战争风险等,发生的概率较小,不过现在已经是2021年了,我们这代人经历了贸易战、新冠疫情;我们见到了抄底原油最后跌倒负值,反而欠了银行钱;至于经营风险如乐视网这种上市公司暴雷,信用风险如债券的集中违约,也见早已怪不怪了。所以说要命的小概率事件,其实离我们也并不远。
听我这么说之后,再结合着年后的行情,大家就应该能够体会到,触发风险的概率并不低,而且一旦发生风险后,产生的影响也并不小。
但是基金的销售机构,在进行产品推介的过程中,还是淡化了这点,为了他们自身的任务或利益,他们会劝你上涨的时候买,下跌的时候买,甚至定期购买,终身购买。
他们会告诉你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基金可以做到分散投资。
他们会告诉你基金的历史业绩高代表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高,未来肯定也会有好的前景。
他们会告诉你即使你持有的基金短期下跌也不用担心,因为投资时要长期持有。
但他们可能不会告诉你,超过三分之二的基金经理没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牛熊市。他们也不会告诉你,上证指数曾经从6124点跌倒了1664点,2015年又从5178点跌倒了2638点,所有的篮子都被掀翻了。
所以说,如果你个人目前暂时对金融市场的风险没有足够的认知,只是盯着收益,还是劝你谨慎些,学明白了再入场也不晚,不一定非要靠真金白银来交学费,基金什么时候都有,股票什么时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