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路由配置信息:
动态路由配置: 相互学习,完善自己路由表的过程
动态路由协议: RIP EIGRP OSPF IS-IS BGP(NP IE)
RIP配置
R1:
router rip
network 192.168.1.0
network 192.168.12.0
R2:
router rip
network 192.168.12.0
network 192.168.23.0
R3:
router rip
network 192.168.23.0
network 192.168.2.0
PS: 路由器学习路由信息过程, 路由收敛过程静态默认路由:
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12.2
掌握网络架构规划(绘制网络拓扑图)
- 所有主机可以访问外网
 - 所有教室都是一个局域网 11 局域网
 - 所有不同教室主机可以互相访问
 
核心层: 实现访问外网  具有冗余能力
外网通讯路由器  2个路由器
汇聚层: 实现接入层线路进行汇聚  实现安全管理  实现不同网络主机可以进行通讯(路由功能)  冗余能力
中间汇聚交互机  1个交换机
接入层: 接入终端设备
接入交换机      11个交换机 -- 教室里面的不同主机
掌握网络结构模型- OSI7层模型: 实现通讯过程标准化
OSI的概念: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是个灵活的、稳健的和可互操作的模型,并不是协议,是用来了解和设计网络体系结构的。
OSI模型的目的:
规范不同层次的互联标准,使两个不同的层次之间能够较容易的通信,而不需要改变底层的硬件或软件的逻辑。
OSI模型分为7层
OSI把网络按照层次分为7层,由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每个层次对应了相应的标准或者规范。
应用层:     产生通讯传输数据信息
表示层:     加密-解密 压缩-解压缩 分段-整合
会话层:     控制 或 终止 通讯连接
传输层:     控制数据传输可靠性
网络层:     负责将数据从一个网络发送到另一个网络   路由器-3层设备(交换机)
数据链路层: 负责将数据从一个主机传输到另一个主机   交换机-2层设备
物理层:     保证通过物理线路实现数据传递
数据传输后解封装过程
物理层:     识别bit流
数据路:     链路层头部+网络层头部+传输层头部+数据信息
网络层:     网络层头部+传输层头部+数据信息
传输层:     传输层头部+数据信息
应用层:     数据信息
网络层次结构 -TCP/IP 4层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     应用层
会话层
传输层    ----     传输层
网络层    ----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     接入层
TCP/IP4层模型包含了很多协议: 通讯标准/语言 -- 服务(远程服务 ssh协议 telnet协议)
通讯原理概念:
网络存储  网络数据备份 网站页面显示
telnet: 远程协议           和远程服务端口建立连接   telnet 172.16.1.200 22
FTP:    文件传输协议       文件数据远程传输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监控网络设备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SMTP:   邮件有关协议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自动获取IP地址
ICMP: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测试主机链路通讯是否正常  ping  requst 请求 respond 回复
禁止ping  禁止ICMP协议  iptables防火墙
ARP协议: 建立IP地址和MAC地址关系  减少局域网广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