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设定某种情绪是负面的或是不健康的,我们就会想尽办法逃离这种情绪,结果是我们永远无法“解决”与这种情绪的恰当关系,也无法从这种情绪中理解情绪能量的意义。
比如,当我们认为愤怒是负面情绪时,不健康、负面的标签就会被贴在愤怒情绪的身上。一旦我们觉察到愤怒情绪的出现,就会心生厌恶,尽可能的压抑或逃避这种情绪的表达,并用尽办法让自己与这种情绪保持距离。
堵,一方面会消耗我们的能量,一方面让这种“负面”情绪的能量不能流动。我们越不喜欢就越采用堵、远离、视而不见的策略,就越会让这种情绪积蓄力量,最终变成越加强大的力量出现。
01
没有负面的情绪
没有人能做到毫无缘由的出现一种情绪。而各种情绪,都代表了她自身的意义和信息,都是一种与相关的认知、感受、身体反应相对应,是有意义的,但没有“好坏之分”,我们都是本着自己的标准,然后给予好坏的定义,再表现出接受或拒绝它们出现的态度。
从生理、进化的角度讲,情绪在某个时候,是出于保护我们自身才出现对应情景的力量。只是进入现代社会后,所面对危险的含义发生了变化,这种情绪表达的方式才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另外,社会化文化的变化,希望人们能够更加注重协作,将那些不利于团队的情绪表现隐藏起来,结果又进一步导致了情绪的压抑。
一方面,压抑不让释放;另一方面,可能对自己出现的情绪又深感自责。
不能释放,是指在某些情绪升起的情景中,也许不适合立刻释放。比如,办公室中因为自己做错了一个项目,上司在大发雷霆的时候,自己也会自责,或者有些怒火。当时就释放情绪,显然并不恰当(暂不论领导方式恰当与否),一直压抑着也不恰当,回家对着家人释放也不合适。
社会文化的诠释,让我们自己释放情绪已经变得很难。那个接受你情绪的人,也会对你无端发火表示难以理解,或者进一步激起彼此的愤怒情绪,让情绪一起升级。
所以,首先在认知上,你自己需要明白,有情绪是正常的;释放情绪也是正常的。然后,就是适当、合适的情境下,“正确的”释放自己的情绪。
假如,你理解认同情绪是没有负面的意思的话,才能够跟周围受你影响的人说明你的情绪,否则你一定羞于启齿。当然,对情绪的理解、沟通,是在彼此情绪都感觉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沟通才能有效。在此基础上,当你释放情绪的时候,对方才能给到你所需要的理解和支持。
02
恰当的认知,释放情绪才不会变成撒泼
释放情绪,是为了表达出内心的那些感受,让身体的能量不再继续储存在你的记忆里,成为你今后这个情景触发器的导火索,或者发酵器。
首先,要明白,一生都会有情绪相伴随。无论再怎么处理(负面)情绪,也会总有残留永存在记忆里,只是量少了,今后触发的力度、频率也许都会下降,也就是为今后所埋下的地雷会少很多。
第二,既有我们的情绪记忆,也有现在处理的残留,意味着我们的情绪管理,是一辈子的事,是在每个当下都可能需要去处理。
第三,情绪的释放,不是撒泼肆无忌惮,除非你已经找好了专门的陪伴人,专门的场所,这样也许对周围的人不会带来伤害。
有研究表明,情绪肆无忌惮的释放,你会觉着有一种轻松感,但同时可能带来更大的伤害,因为你对这种激烈情绪的融入感,也加深了你记忆中这种情绪的场景。因而,肆无忌惮的释放情绪,需要有经验的陪伴者在一起,能够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干预,谨防释放放松之后,同时带来了又一次加深的伤害。
第四,处理情绪,尽可能的在现场或者尽可能快的处理。情绪的临在感很强,越快处理,大脑、身体都能够将那种情景与你的处理进行联结,改变对情绪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情绪,没有坏的、负面的。每个情绪都是在具体场景下,融合了感受、认知、身体生理体验的一种综合体,代表的是对情景的反应,是一种综合的感受和体验。好坏、负面,是因为我们认为对我们有害无益的一种片面看法。
03
情绪,也是自我觉察的一个入口
对自我的深入了解,一是通过认知的自我辩驳达到核心信念的调整,让自己可以对外在信念能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从而让自我不需要为了所谓的“保护”而再披上坚硬的外衣。自我并不脆弱,除非你将她层层保护,让本来可以强大的自我变得虚弱不堪。
另一个了解自我的最佳入口,就是情绪。
通过觉察自己的情绪,你可以看到自己情绪背后的信念,可以看到身体的反应,可以看到这场景包含了什么,场景中各个人在表演什么,进而更深入彻底的了解这个情景的含义。
觉察情绪,倾听情绪,体验情绪,得以更好的了解自我,联结自己的内心,也能够更好的观察体验这个社会文化,以及周围的人际关系。
情绪,没有好坏正负,只有我们追逐喜欢的,或者是积极逃避的,然而,她并不以我们的喜好而离开,除非完成她的使命,在我们能够理解接纳情绪的内容之后,并能够成为朋友。
只要记住一点,无论任何时候,你出现的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可能有数百万甚至千万的人,同时跟你有一样的体验。
区别是,下一次的时候,谁还在继续重复着那种情绪来抗争,还是在跟情绪一起聊天,这看自己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