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诸神的恩宠
2013年春晚上,郭德纲和于谦合说的相声《败家子》给很多人带来了欢乐。谁都知道那里面的败家子是编的,可中国近代史上真有一位败家子,他的败家事迹堪称史上第一。
此人名叫盛恩颐,光听这个名字你可能会懵,别急,等听完他的背景你可别吓着。他父亲是晚清首富盛宣怀,岳父是民国总理孙宝琦,连他的名字都是慈禧太后亲赐的。
年轻时,盛恩颐一表人才,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也许是被资本主义腐化了,回国后盛恩颐一路打马扬鞭踏上了败家之路。他买了上海第一辆奔驰轿车,娶了五房姨太太,养了75匹马。盛宣怀临死前,为防止家财败落,将数百万两白银全部存入银行,这些钱足够盛氏子孙吃十几辈子了,可盛宣怀还是没料到,儿子败家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银行利息的速度。盛恩颐抽大烟、爱赌博,一晚上能输掉一整条商业街的资产(据说能折合成人民币10亿元)。盛家就算有金山,也经不住这么败啊,结果没等到抗战胜利,盛恩颐就几乎败光了所有家产。晚年的盛恩颐穷困潦倒,连买公园门票的钱都没有,最后惨死在苏州留园的门房里。
古语有云:“子不教,父之过”。盛宣怀虽然顶着“著名政治家”、“著名慈善家”“中国实业之父”等光环,却没能教育好自己的儿子,让人唏嘘不已。在盛宣怀身上,有着典型中国式大家长的作风——只给孩子留钱,只管他的生理需要。 愚蠢的父母将孩子视为私人物品,只顾给孩子留地留房留存款;聪明的父母把孩子当做好朋友,懂得将孩子培养成有智慧的人。家财再多,终有散尽的一天,智慧无边,能够让人生愈加精彩。当小区里大伯大妈都在眼红“别人家的孩子”时,让我们来聊一聊“别人家的爸爸”。
这位爸爸叫多米尼克·贾尼科,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专门研究海德格尔哲学,曾出版过《海德格尔在法国》、《论人的境遇》等著作。
最近,贾尼科有点烦。他上高二的女儿苏菲对哲学提不起一点兴趣。作为哲学家,贾尼科深知哲学对一个人思想成长的重要性,于是他想尽办法去激发女儿的学习兴趣,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贾尼科认真做了反思,他认为女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原因在于,法国市面上的哲学书都太专业太深奥了,没点哲学功底,连大人都看不懂,更别说一个高中生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能让女儿对哲学感兴趣,贾尼科亲自操刀,写了一本书——《苏菲的哲学课:哲学家父亲写给女儿的30堂哲学启蒙课》。
光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本哲学启蒙读物。贾尼科总共写了30节课,每节15分钟。这些课内容丰富,环环相扣,古今交融,生动有趣。贾尼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女儿普及了哲学常识,主题涉及:希腊哲学、艺术宗教、幸福、欲望、潜意识等。这本书只有7万字,却涵盖了西方哲学的精髓,其中既有历代哲学家八卦轶事,也有贾尼科本人的深度思辨,整本书充满了思维的乐趣。翻开书,每行字仿佛都迸发着智慧的火花。这本书在法国长销12年,家喻户晓。 下面,就让我们竖起耳朵,听贾尼科说说哲学那些事儿。
一、 敢于质疑权威,谨防被洗脑 敢于质疑
当时,苏菲正值青春期,是最叛逆的时候。在这本书里,贾尼科循循善诱,鼓励年轻人多思考多质疑,不要惧怕权威,要“防火防盗防人生导师!” 贾尼科认为,有质疑必然就有批判,但批判不是吐槽更不是骂街。真正的批判精神,是建立在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的。大部分人为了生计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思考,很难产生批判精神。而没有批判精神,就无法理解西方文明的核心。
关于不动脑子就服从权威,古往今来都有很多笑料。说说最近看过的一个吧。在印度,有位得道的修行人,自称能治愈各种疾病,一些人经他之手也确实痊愈了,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欧美富豪不惜万里去印度找他求教和治病。再后来,这位“神医”实在装不下去了,主动投案自首了。原来,他不是印度人而是美国人,在印度待了些年头,懂一些粗浅的修行之道。他看“神医”地位高、来钱快,就假装成“神医”招摇撞骗。而那些所谓的被他治好的病人,也不是什么大病,都是心理作用引起的,被他一忽悠,居然想开了,心理一平衡,病自然就好了。 哲学是祛魅的。学完哲学还听风就是雨,那不是哲学的问题,是你智商的问题。
二、 艺术之美,在于让人审视自我
托马斯·曼曾说:“艺术应该是给人生以精神上的活力和鼓舞,而不是对人生亮出虚无主义的冷冰冰的魔鬼的拳头。” 有一天,贾尼科和朋友参观了安迪·霍沃尔的艺术展。安迪·霍沃尔是20世纪著名艺术家,波普艺术的创始人之一。贾尼科没带苏菲去,他知道苏菲肯定不喜欢这种艺术,还会觉得它很丑。在书中,贾尼科指出了波普艺术背后的意义:安迪·霍沃尔希望以自己的拙劣复制,让大众明白:真正的美,永远模仿不来。也就是说,美没有统一标准的。
写到这里,贾尼科还拿出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精彩对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一次,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在讨论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夸夸其谈,却说不到点子上,苏格拉底佯装无知,靠卓越的辩才把希庇阿斯逼到了墙角。最后,希庇阿斯不得不给美下了定义:美,就是赏心悦目。只要符合这一条,甭管它是什么,都是美的。苏格拉底深以为然。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幻想。贾尼科想通过这件事告诉苏菲:万物中皆蕴含哲学,艺术恰恰就是哲学的另一种体现。
三、 为什么说哲学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有人问:“哲学能回答所有问题吗?”这真是个好问题。
哲学的终极目标是要解决人的灵魂问题,哲学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功效。哲学是一座桥梁,有人通过“桥”抵达了彻悟的境地,而有人却从“桥”上掉下去摔死了。所以,哲学能起多大作用,关键不在哲学本身,而在于人。那“人”又是什么呢?贾尼科认为,语言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语言提高了人与人的交流质量。哲学是人类思想的精华液,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生活,并让我们找回灵魂的自由。灵魂的自由,是对一切都能洞若观火。比如,尼采就是真正自由的灵魂,他的思想启迪了无数人。哲学的终极目的,是让人变得智慧。 庄子有云:“有用者,其用有尽,无用之用,其用无穷,故能成为大用”。贾尼科的观点与庄子不谋而合。这也是对哲学“无用之用”的最好诠释。
黑塞在《克诺尔普》里说:“一个父亲可以将自己的眼睛、鼻子、甚至性格遗传给孩子,却无法将灵魂遗传给孩子。”纪伯伦在《论孩子》里开篇写道:“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说到底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你可以为一个人指路,却无法代替他走路,路得自己走。
2002年,65岁的贾尼科溘然长逝,给世人留下这本哲学小书。它颠覆了我们以往对哲学的印象——哲学并非一味的深奥晦涩,它也可以深入浅出;哲学不光是直抵人心的良药,它也可以是沁人心脾的“下午茶”。无论你是连苏格拉底都没听过的哲学小白,还是啃惯大部头的资深哲学迷,都可以和苏菲一起来品尝这杯酸酸甜甜口感极好的“下午茶”。
哲学的终极目的是探寻真理。要探寻真理,就得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这也是人能永远年轻的秘密。贾尼科用行动告诉人们:为人父母,给孩子留钞票,不如给他们留智慧。 看到这里,那些只顾埋头帮孩子攒票子的中国家长们,是否该抬起头,看看蓝天白云,认真反思一下呢。
PS:大赞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粉红少女系很符合书名的定位。
2018.9.2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诸神的恩宠之后花园
原创书评,感谢阅读!喜欢本文的话,请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