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英本1 潘朵昌

电影《狗十三》

《狗十三》成为了最近的热议话题。有人说,看不懂这片子的人,大概都是幸运的吧。因为你们的青春,或许不像电影般富有戏剧性,但是绝不残酷。这已经足够幸运。那些经历过残酷青春的人,在青春里感受过被剥夺、被损害、被无视的人,都无法不被这部电影所深深触动。翻开电影《狗十三》的影评,有些触目惊心。评论里感恩父母的很少,大多数人都在追忆成长阶段中父母曾给自己造成的伤痛,言语间有烦躁、有埋怨、甚至还有一丝隐隐的恨意。

    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养大、用肩膀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空、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替我们负重前行,可我们回赠他们的只是一句憋了太久、积攒了太多情绪的“我恨你”,是不是太过薄情?

之前看到过多个影评,都在极力渲染残酷的青春,我感觉过头了。李玩的青春,远算不上残酷。她有着疼爱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姐姐,还有一个喜欢她陪伴她的男生。所谓的残酷,不过是父母离异、丢了条狗、然后英语竞赛发挥失常。如果强行把这算成残酷,恐怕会有很多人觉得这有点作。

单从剧本上看,这种残酷是肤浅了些。不过导演的手法还算老道,有几场戏,张力很足。我最不能接受的是聒噪的配乐,风格单一,而且太满、太吵闹。成长中的疼痛与妥协,每个人都会经历到,所以这电影容易引起共鸣。但剧本的稚嫩,限制了电影对疼痛感地表达。导演的老道和剧本的稚嫩叠加在一起,让这部电影时不时会显现出一些撕裂感和矛盾感。前面一直慈祥的爷爷,突然大吼大叫,甚是尴尬。

    关于成长的疼痛与妥协,与其说是电影在表达给我们看,不如说是我们自己在电影里寻找自己当年的影子。中国式教育的核心,常是“听话”二字。我们为了变得听话,一次又一次地妥协,我们慢慢学会了放弃、学会了迎合、学会了原谅、学会了忍耐。我们的棱角被硬生生地磨平。我们忍痛削平自己的脚,去穿上现实这双鞋子,然后蹒跚前行。我们都试图在电影里寻找这些我们曾经有过的感受,然后为它潸然泪下,为它痛骂这狗日的青春。其实,我们的青春真的这么残酷,这么可恨吗?也许,并不是。我们恨的不是青春,我们恨的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我们再也找不回那个最初的自己!而这,恰恰是一种怀念,或者说是一场祭奠。

    成人的世界更疼痛,还是成长的过程更疼痛,这很难说。李玩的爸爸轻松吗?你我现在的生活,轻松吗?其实,我们都是关在笼子里的鸟、养在缸里的鱼、栓在绳上的狗。宣扬鱼缸的奢华或者渲染枷锁的冰冷,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我们需要面对的,都是同一个世界。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有时候,生活的真相的确很残酷,但我们大可不必因此去痛恨这个世界。就象我们不能有因为有乌云,就去痛恨天空。因为,那里一直存在着,一轮能给我们温暖的太阳。 

                                                          潘朵昌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中午,从一点浅浅的睡眠到一点四十,起来感觉精神不错,准备去工作。 以为远斌老师特别推荐了一本书给我,三个七年决...
    窗户边的小余阅读 1,332评论 0 0
  • 我1993年大学毕业刚从教时,带的第一届是新乡铁一中比我小七八岁的高一学生,不管是他们还是他们的家长见我第一...
    说英语的仙女阅读 3,508评论 2 6
  • 09 公交车站台处 “奚姐?” “嗯?” “你怎么会沦落到相亲的地步?” “你别笑我了,你家住哪?” “昙华林67...
    困雨阅读 2,166评论 0 0
  • 画完线稿不想上色
    姜天豪豪阅读 1,547评论 1 0
  • 1 星空、灯光、湖畔、背包、书和孤独 一个少年,写自己的青春,追自己的梦 做最好的自己 2 穿过时间编织的藩篱 重...
    快乐的小兔纸阅读 9,532评论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