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暨教学观摩研讨会开幕式在苏州大学实验学校论学厅进行。
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伊道恩,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语文学习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包天仁,安徽省中语会副理事长杨桦女士,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芒芒,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陆巧明,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钱建江,苏州大学实验学校校长、苏州市教育局局长助理陈国安,以及各大省市教研员、专家学者等参加了开幕仪式。
会议安排了四场大型学术报告、二十七节基本功课堂教学展评、二十二节优秀课例评比、每个会场六位专家点评。另外还有互动答疑、论文评比等活动。此次会议汇聚了全国各地近千名初中语文教师,是全国初中语文人的一场盛会。
我们非常有幸聆听了四位专家的主题讲座。专家们一致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们回归文本、回归语文的本源,切实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语文课堂教学的首位。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记得读过河北名师刘淑贵所言,语文教师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主体力量,在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传播的信息会逐渐在学生心中积累为文化,继而沉淀为素养。
什么是“素养”?查阅资料,最通俗最广泛的解释就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汉书.李寻传》一书最早提出“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所以,我认为“素养”归根结底应该涵盖了一个人的身心发展,也就是道德修养、文化涵养、境界高度等等。因此,语文教师的责任也不再仅仅是原来我们习惯的传授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这么简单了,而应该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主体力量,而且这种力量的传承就来自于师生共建的语文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语文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器,更有责任把带着温度的文字传播到学生心中,让积淀千年的文化高度自然地深植进学生的灵魂,慢慢沉淀为一种生命的滋养,继而自然转换为素养。
优秀课例评比现场说课和教学基本功展评与研讨在苏州大学实验学校论学厅和乐群楼同时进行,来自全国各地市、自治区、直辖市的选手分别进行了优秀课例说课、教学基本功现场展评。选手讲课用心、专家点评精彩,听课老师认真,这是一场精神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