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一场父母的不舍,一个女孩子的独白。
闺蜜结婚了,有着13年友情的我见证了她幸福的一刻,看着满脸的甜蜜。我想我是看到了嫁给爱情的样子。然而站在一旁还单身的我却没有特别羡慕,因为我看到了黯然神伤的爸爸妈妈。
闺蜜的妈妈是个传统的家庭妇女,爸爸是个公务员。喜欢妈妈,她有着一个母亲最应该有的美丽。勤劳又利索的阿姨,微卷的长发,50多岁的年纪梳着漂亮的马尾,家里总是收拾的井井有条,当然也把家里的老公和一双儿女照顾的健健康康。每次来闺蜜家,总是大盘子小碟子的做了很多吃的,嘘寒问暖。但是今天妈妈却总有些手足无措。妈妈把应该摄影的闺蜜房间都搞乱了;新郎快到了,妈妈却忘记了把茶几收拾好,留给新郎新娘敬茶;快到时间了,而要抱走的鸡还在地下室里。而平时一脸严肃的爸爸,此时此刻却一直逗着来抱鸡的小侄子玩。他们心里应该很乱吧,女儿即将离开家成为别人家的媳妇儿。
其实,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我看到最多的是嫁女儿的母亲。
堵门结束,妈妈带着女婿敲门的时候,我看到了妈妈眼里含着的泪水。穿好鞋子的女儿走出闺房拜别父母,当女儿女婿下跪行礼时,坐在沙发上的妈妈已经泣不成声,而严肃的爸爸亦是一脸的不舍。和另外一个闺蜜球球一起陪着琳琳出嫁,球球在朋友圈里送上了自己的祝福,配着从娘家临行前出门的照片,朋友圈里一篇评论,最为亮眼应该是这句了:这场面一看就知道谁嫁女儿谁娶媳妇。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妈妈满脸的悲伤。
突然想起去年陪着侄女出嫁时,嫂子和哥哥的表情,一直催着女儿出嫁,但是真到上车的那一刻拍照时表现出的真的只是不舍得。晚些时候嫂子说:哥哥已经一整天都没吃饭了,看着饭桌上少了的碗筷,洗碗的时候就掉眼泪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其实我特别害怕结婚,害怕离开父母,不是害怕需要独自面临的风雨,而是害怕父母的孤独,害怕离家的这种感觉。
从14岁到28岁,经历了几段刻骨铭心的出嫁,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姐姐的出嫁。十月十八,足够好的日子,不过十月份的日子里,早晨6点的时候天还未亮,姐夫就要来接姐姐出门,司仪说:女儿女婿向父母鞠躬辞行,说完这句话,站在旁边的妈妈就哭了出来,而旁边的爸爸也是眼圈红红,其实那个时候的我还不懂出嫁的女儿是什么概念,只是看着爸妈的哭泣,心里很不是滋味。感触最深的是走出家门的姐姐,姐姐姐夫拜别父母,转身离开时,姐姐在堂屋的门口,左脚在外,右脚在内,怎么也不愿迈出家门,扶着门框一直在流眼泪,最后是嫂子把姐姐拉出去的。
长大了,独自在外奔波一年又一年,每次离家尤其是过节的时候离家都特别害怕爸妈送我,害怕我在车上,他们看着车远行时的落寞与孤单。我慢慢也接近了结婚的年龄,而那时那刻似乎更能明白了姐姐倚门不走的样子。穿上新嫁衣的她,迈开了两只脚,家就变成了娘家,而留一只在里面,那就永远是父母的娇娇女。永远可以在过节过年陪着父母。
经历了姐姐出嫁后,年夜饭的四双碗筷变成了三双,特别不忍心爸妈独自面对年下的万家灯火。即使再长大,我依然会是父母心中的小女儿,有我在的节日里,就不会只有企盼。就像现在的爸妈会说:做点这个给姐姐留点,他来了我们就吃,给你包了馄饨,在冰箱里,回来就可以吃了。
写到最后,突然想到了《剩者为王》里面的经典独白,其实对于女儿,来自母亲的是可以看到的不舍,来自父亲的是这个硬汉最深沉的爱。看过一句父亲的独白,在女儿出嫁的这天写在自己日记本里的独白:其实我不是重男轻女,而是从二十年前,我就害怕这一天的到来。
三十几年前是她来了,才让我成为一个父亲。我也是希望她幸福,真真正正的幸福,能够结一场没有遗憾的婚姻。我可以把她的手无怨无悔的放在另外一个男人的手里,也不至于我后悔当初怎么就这么把她送走了。爱情和婚姻不是百分百对等的,对她来说,就像她坚持了很久很久的一个准则。作为一个父亲,我就应该和她一起去守护,只要她认定了,我就陪着她,那她有时候受挫了,我就等她回来哭一场。如果她忍着不哭,好,那我可以烧一桌好吃的。她不应该为父母结婚,她不应该到外面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结婚。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结婚,昂首挺胸的,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有一天带着男方,出现在我面前,指着他跟我说“爸,我找到了,就这个人,我非他不嫁”。我觉着我都能想象的出那一幕,她比着胜利的手势让我跟她妈妈看,那表情多骄傲啊,你看我都真真切切的想到了,那我有什么理由不真真切切的等她实现,那天什么时候到来我不知道,但我会和她站在一起,因为我是她的父亲,她在我这里,只能幸福,别的不行。
��[�#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