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盛则国盛,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一个名族的成败,辉煌与否绝大部分取决于少年的整体素质,然而少年的一生主要又受其教育的影响,这教育此时并不是单单指学校的文化知识传授,比这更重要的是这个学习的过程和模式,在学习期间,到底大家都获得了除学习成绩以外的什么东西?不同的教育模式又各有什么样的差异?
其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一点,城市的孩子天生并不比农村的聪明,只是由于一些后天的环境的不同于熏陶才让每年的农村与城市的儿童的升学率悬殊,这世世代代的教育表现与群羊效应有什么区别呢.世代在不断进步,但由于曾经先辈们生活时的条件限制而产生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观念却一直影响到现在的农村,老一辈,甚至下一辈,下下一辈都是放羊娃.....
在过去,饥寒交迫的先辈们在教育与生活面前无奈的选择首要的温饱,教育对于他们大多数来说是一种奢望,也许那时所谓的学校就是为除大部分百姓外的其少数富有家庭的孩子的高档次的童年栖息地,哪怕到后来的教育改革后,许多老百姓的观念还是没有读书照样能像自己一样的生活,每当听见类似的话语,我感觉很悲哀,但也感觉很无奈,为现代的"教育是强国之道"的今天居然还视知识为粪土而悲,也为不能一蹴而就的观念转变而无奈,同时还有他们对教育的本质的理解与定义.....
而如今,国家在愈加的重视农村的发展,尤其是教育,但是同样观念最重要,哪怕大家都懂得知识改变命运,哪怕大家都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城市的人们也在进步,此时的观念是让自己的孩子尽量的学会除学习课本知识以外更多的技能,将自己的孩子打造成一个复合型的全能人才,所谓的技多不压身,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以后有更好的出路.....因此在农村的努力追赶和政府的帮助下,差距仍在不断的拉大,由于生活所迫,目前的农村年轻人的外出打工给了在家的孩子的另一个名字:留守儿童,也许每一个孩子都不愿成为这个名字的主人,因为一旦这样,就意味着与父母的分离,在家的日子便会少了那一份应该属于自己童年的爱,同样,在农村,这样的孩子大多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边长大,在这样少了父母的监督和爱的呵护下的他们只有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毅力来让自己成长,而能依然做得很好的终究是极少数...而其他的孩子也就真的愈加远离本应在父母身边的更加完美的自己,或许那时的他们并没有那么的在意,因为这种现象在农村是比比皆是的,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是这样,每天放学回家后又有谁来管束和教育你生活的准呢.而监护人则把孩子的一切都归给学校,殊不知家庭才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地方,而同时孩子们还得一直承受着一份远离亲人的孤独感,或是没那么开朗,,抑或是很孤独,郁郁寡欢,也正是因为这些,更加拉大了差距.....
同时,成功也依赖于一定的基础,虽然农村的孩子占有相对坚强和勇敢等方面的优势,但也可以说这也让他们输在了起跑线,至少在起点就不同,走的道路也是不会那么的被人铺垫的平坦,也至少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除了鼓励,擦干泪还得都靠自己....我也相信意志是最好的基奠,但在当今的社会中do己,在现状面前,事实是最好的证据.....
或许农村与城市就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鸿沟依然是那么的历史悠久,改变,很难.....
但在不同的生活天平上,大家都保持了必需的平衡,或许社会就是应该这样,得有不同的分工,在不同的生活和就业岗位得有不同的角色,尽管农村在进步,城市也在更加的富有,我们对于农村城市化也别那么的急功近利,只要各自的生活在一天天美好,或许这才是更应该追求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