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一位多愁善感的美人,她是曹雪芹笔下最为重要的人物,也是情感最为丰富的一个人。黛玉多愁善感,心胸狭隘;黛玉才华横溢,诗情绽放。一首柔美的葬花词,有多少人为之动容,为之落泪。“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黛玉心中藏着一个唯美的诗的世界,其实在红楼梦里,在这个大观园当中,很少有人真正能够走近黛玉的心里,能够了解她到底在想些什么。即便是贾母,她的外祖母,即便是宝玉,他最为喜爱的男子,也未必真正知道黛玉心中真正的追求。曹雪芹写出黛玉这样一个角色,其实既有对于当时社会黑暗的一种反抗,也有一种对当时处于底层的劳苦人民,尤其是女孩子的一种同情。
曹雪芹小时候出生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幼年时的经历,尽享荣华富贵,谁又能想到后来家境衰落,不得不迁移到北京城,迁移到一个不为人知的无名巷落。从此再无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只有满家食粥,甚至一度没有食物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一种生活的巨大落差,角色的巨大转变,让曹雪芹从内心里体会到了当时这个社会的不公和黑暗,他真正感受到了这个社会最底层人民的不幸和心酸,以及内心那种想反抗压迫但又无能为力的无奈。但幸运的是,童年的经历让雪芹心中住着一座文学的城堡,他可以用文字来说出自己的所感所想,用一本流芳百世的宏伟巨著来告诉后人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红楼梦,从某一个角度讲,其实就是曹雪芹自己的一部家族兴衰史。其中的贾宝玉,也许曹雪芹写的就是自己。一个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富裕的生活,并不曾经历过什么贫穷的公子哥,每天周围还围绕着一群天真无邪可爱的女孩子们,这样一群美丽的红颜知己,在给贾宝玉带来许多的欢快的同时,也让贾宝玉对这些女孩子们产生了敬佩,他开始反抗世俗禁锢的教条,用自己的种种行为来表示自己不屈服于这个万恶的社会。虽然最后也没法改变现实,看着自己心中最喜爱的女孩,黛玉的死去,毅然的出家为僧。
黛玉本是天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而宝玉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辛勤给绛珠仙草浇水,后来下凡以后,绛珠仙草为了报恩,也化作人形前往人间,用一生的泪水来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恩人。这也便是黛玉时常流泪的原因。
不过黛玉毕竟是一位美人,就连流泪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动人,我们也都知道黛玉体弱多病,经常吃药,并且躺在卧榻上。书中有许多地方都有这些描写。然而就是黛玉的这种病态美,让后世多少才子为之倾倒。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眼中的审美观。宝钗固然美丽,她是大观园中艳冠群芳的第一美人,但其实在很多人眼里,宝钗这种美在内心中并没有林黛玉的这种美更让人感觉到一种舒适。也许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体质就是比较柔性的原因吧,我们才并不觉得薛宝钗这种身体健康并且比较丰满的美是符合人们的观念的,相反黛玉的这种柔弱的美才更让人为之怜爱。其实这各有千秋吧,我自己倒觉得这两种形态的对比,正是雪芹让人们去感受这个社会的两种价值观念的深层内涵。
下面我们再说说黛玉的诗才吧,她确实是一位多才多艺并且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大观园中举行的多次作诗比赛中林黛玉的诗总是争得前列,并且数次夺得头魁。比如菊花诗。在我心中最喜欢的诗人也是黛玉,因为你读黛玉的诗,总能从当中感觉到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这其中有一种对社会的反抗,有一种自己对生命的思索,还有自己从内心当中,也许是黛玉的自身心灵的一种真实反映吧。黛玉写诗总是很迅速,她可以挥笔即就,并且在诗中列举过很多的典故。我第一次读到黛玉的葬花词的时候,原来不明白为什么宝玉听到黛玉的这些诗句,会不自觉的流下泪来,并且感受到一种略微的痛苦。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黛玉内心的一种孤独,一种寄人篱下的痛苦。在那个时候甚至最亲近自己的宝玉,或许她也看淡了。因而宝玉才会听到黛玉怀着非常悲伤的心情念下这些句子流下泪。我们无法穿越时空去亲自看一眼黛玉葬花的情景,我想那是一种何其凄美,何其令人伤感的画面。黛玉连这些掉落的花瓣都施以怜悯之心,其中自然有对于生灵消逝的惋惜,但又何尝不是黛玉真实处境的一种反映呢?
黛玉从来都是一个让人为之怜爱怜惜的人物,她是一个才女,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社会反抗者,一个知道自己寄人篱下的内心孤独者,一个敢于追求自己心中喜爱男子的勇敢者。黛玉身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发现的秘密,在雪芹的笔下,我们穿梭在那个社会变迁的时代,体会着一个弱小女子是怎样的不屈服于这个社会,敢于追求自己所爱的伟大品格。
一个说不完的故事,永远也解不开的谜,等待着更多的后人去发掘。一段凄美的爱情,一座多情的红楼,黛玉身上有太多可被人期待的东西,下期我们继续来分享黛玉这一人物的内容,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