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看过一个作者在自己文章里感伤:人心不古,她的一个关系还不错的朋友,在看到她写文章出名后,明里暗里揶揄她,阻拦她。莫不是贬低她的文章烂、观点挫,就是“掏心掏肺”地好言相劝:别写了,影响了夫妻感情,耽误了孩子教育,就亏损大了。再说你写那东西也太幼稚了,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人人都能写出来,有什么值得写的?作者不吱声,继续按自己的步骤写。后来偶看她的公号,已经出书了。
果真人人都能写的出来吗?《百位名人读书心法》的作者梁金豹,真是一个博古通今的人,对古今中外诸多名人的奇闻逸事信手拈来。比如针对这个话题,他举了好几个的例子:
在排球场上郎平的大力扣杀是相当有威力的,不然,不会有“铁榔头”的美称,即使如此,许多观众还是对她的扣杀提出批评意见,如果让这些批评者上一下排球场,或许一个球也接不住。
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唱、念、坐、打都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即使这样,许多人还是指出他的不足,如果让这些批评者登台表演,也许连台都登不得。
鲁迅的杂文不论在思想、艺术、语言哪一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尽管如此,有些人还是挑出毛病,如果让挑毛病的人写一篇杂文,对不住,也许连路儿都对不上呢。
2~
“眼高手低”的现象一直都是普遍存在的。所谓“眼高”,就是鉴赏力高,所谓,“手低”,就是自己动手能力低。眼高,没有什么不好,手低就差点劲儿了。
我这样说,绝不是认为手低的人不应该眼高,也不是说不会京剧表演的人不能评论京剧表演,不会打排球的人,不能评论排球健将,而是通过人人知晓的例子,来主张眼高的人,最好手也高起来,实现鉴赏和动手的统一。
怎样实现鉴赏和动手的统一呢?在读书方面最好是既读书又动笔。
读书为什么需要与动笔相结合呢?
1、动笔能加深对书的理解。
动笔可以是抄书,可以写心得体会,也可以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所学的内容,还可以自己写一段论述。动笔与不动笔,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深入程度却迥然不同。
2、动笔能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学过游泳的人都知道,游泳理论懂得再透彻,如果从不下水,他的游泳水平也是无法提高的。写作水平也是如此,不管读了多少文章作法之类的书,也不管写作知识讲得多么头头是道,如果永远不动笔,也不会写出好文章来。
3、动笔能帮助我们积累资料。
《燕山夜话》的作者邓拓同志,博学多才。他平时读书,便准备一个本子,随时动手记下来。他说,农民出门,总随手带粪筐,见粪就捡,成为习惯。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只要是有用的,不管它是牛粪、人粪一概捡回来,让它都成有用的肥料。看来动手写是积累资料的一个重要方法。
4、动笔能帮助记忆。
读过的书我们不一定能记住,经过动笔之后,要记得牢得多。在众多的记忆方法之中,动笔帮助记忆是人们公认的。
5、动笔能理清思路。
看到一件事,你胸中即使有万语千言想表达,但常常不知道从何说起,动笔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这就像一团面糊糊倒进漏勺儿里,出来的是根根分明的面条。
有这样一首诗:
读书和动笔,两者成一体。
多读笔生花,多动读入里。
劝君读和动,坚持莫停息。
这说不上是好诗,却道出了一个读书必须动笔的道理。
End